客来忽相惊,见此招隐号
出处:《赋庄贤良招隐楼三首 其二》
宋 · 项安世
主人湖海士,有策欲平戎。
入朝见天子,可以揖三公。
客来忽相惊,见此招隐号。
语客且勿惊,洗耳非我好。
女岂不愿家,钻穴乃贻罹。
深闺日夜藏,恐辱傅与师。
世态溱洧中,欲挽无此力。
解逅同志人,相招事蚕绩。
入朝见天子,可以揖三公。
客来忽相惊,见此招隐号。
语客且勿惊,洗耳非我好。
女岂不愿家,钻穴乃贻罹。
深闺日夜藏,恐辱傅与师。
世态溱洧中,欲挽无此力。
解逅同志人,相招事蚕绩。
注释
湖海士:胸怀壮志、见识广博的人。平戎:平定战乱。
揖三公:向朝廷重臣行礼。
招隐:隐居的称号。
洗耳:表示不愿听闻,出自《吕氏春秋》中的典故。
钻穴:比喻遭受困苦或流离失所。
傅与师:指家庭教师或导师。
溱洧:古代两条河流名,此处比喻复杂的社会风气。
同志人:志趣相同的人。
蚕绩:纺织劳作,古代妇女的主要家务活动。
翻译
主人是胸怀壮志的湖海之士,他有个策略想要平定战乱。他进京拜见天子,希望能得到高位,能向三公行礼。
客人来访时突然惊讶,看到这个隐居的称号。
请客人不必惊讶,洗耳恭听并非我的本意。
女子难道不想安家,但被迫钻洞才遭遇不幸。
深闺中的女子日夜躲藏,怕连累家人和师长。
世间纷扰如溱洧河水,我无力扭转这样的局面。
只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们才会邀请他们一起从事纺织劳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赋庄贤良招隐楼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湖海之士自比,表达了他怀揣经邦济世之策,渴望通过入朝为官来实现平定战乱的愿望。他自信能见到天子,甚至有望位列三公。然而,当他邀请朋友时,却意外地被冠以“招隐”之名,暗示了他可能选择归隐的生活。
诗人解释说,他并非真正喜好隐居,而是因为女性身份的束缚和对家庭名誉的顾虑,使他不得不深藏闺中,避免可能带来的耻辱。他感叹世事艰难,无法改变现实,只能期待在偶然的机会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投身于平凡的蚕桑劳作之中。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展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