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洄波浮沫双轮转,巨浪漂山万鼓鸣全文

洄波浮沫双轮转,巨浪漂山万鼓鸣

出处:《底柱鸣澜
元末明初 · 王翰
一柱亭亭似削成,峡深云冷古苔青。
洄波浮沫双轮转,巨浪漂山万鼓鸣
鬼凿尚留神禹迹,龙图高拱帝虞灵。
知今圣代当呈瑞,直待何年始见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底柱山的壮丽景象与历史韵味,诗人王翰以雄浑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首联“一柱亭亭似削成,峡深云冷古苔青”,开篇即以“一柱”形象地描绘出底柱山的挺拔与独特,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山峰直插云霄,周围云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冷寂,而古老的苔藓在岩石上蔓延,更显岁月的痕迹,展现出一种古老而深邃的美。

颔联“洄波浮沫双轮转,巨浪漂山万鼓鸣”,进一步描绘了底柱山周围的动态景象。江水回旋,泡沫翻腾,仿佛是两轮转动的车轮,而巨大的波浪则如同万鼓齐鸣,声势浩大,生动地展现了水势的汹涌澎湃,同时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抗拒。

颈联“鬼凿尚留神禹迹,龙图高拱帝虞灵”,将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这里提到的“鬼凿”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鬼神开凿山石的痕迹,“神禹迹”则是指大禹治水的传说,而“龙图”和“帝虞灵”则可能指的是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和古代帝王的灵迹。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也赋予了底柱山更多的文化意义。

尾联“知今圣代当呈瑞,直待何年始见清”,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今盛世的美好祝愿,期待着未来能够见到更加清明、祥和的景象。同时,这一句也蕴含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底柱山的壮丽景色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