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
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
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
尝为京洛游,不践声利场。
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
千里不驻足,飘飘指浔阳。
浔阳多名山,飞仙共徜徉。
晚岁隐城郭,古宫极凄凉。
千金售邻壤,增筑成虚堂。
流尘断四壁,虚白浮中央。
惜哉今已往,吊影空叹伤。
赖有贤弟子,黄冠挺昂藏。
区区慕高格,绰欲传芬芳。
逐客苏太史,堂堂国之良。
言为天下重,墨妙逾圭璋。
为君易华榜,庭户增辉光。
风流满江左,知子非寻常。
鉴赏
这首诗《虚寂堂》由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描绘了对一位道士卓先生的追忆与赞美。诗中不仅展现了卓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邃的学术造诣,还通过其生活轨迹的描述,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首句“吾闻卓道士,操节如冰霜”,开篇即以“冰霜”比喻卓先生的高洁品行,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卓先生人格魅力的深刻印象。接着,“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赞扬卓先生学问深邃,如同老庄哲学的精髓,其智慧光芒深藏不露,暗示其思想的深远与独特。
“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描绘了卓先生在世时不受世人理解,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接下来的“尝为京洛游,不践声利场”进一步强调了卓先生远离尘嚣、不为名利所动的决心。
“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以“独鹤”自比,象征卓先生如同孤高的鹤,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不被世俗所束缚。而“千里不驻足,飘飘指浔阳”则展现了卓先生行踪不定,最终选择隐居浔阳的决绝。
“浔阳多名山,飞仙共徜徉”点明了卓先生晚年隐居之地的自然美景,以及他与仙人共游的超凡体验。最后,“晚岁隐城郭,古宫极凄凉”描绘了卓先生晚年生活的环境,虽有古宫相伴,却也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凄凉。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卓先生身后之事的感慨与怀念:“千金售邻壤,增筑成虚堂。流尘断四壁,虚白浮中央。”描述了卓先生去世后,其居所被售出并改建,留下一片空荡与寂静。诗人通过“吊影空叹伤”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惋惜之情。
然而,诗中并未就此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转而赞颂卓先生的弟子黄冠,以其“区区慕高格,绰欲传芬芳”的精神,继续传承卓先生的遗志与教诲。最后,“逐客苏太史,堂堂国之良。言为天下重,墨妙逾圭璋”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重要人物——苏太史,强调了言辞的力量与书写之美,以此来纪念卓先生及其弟子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卓先生及其弟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崇尚。诗中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精神传承的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