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罭之鱼,鳟、鲂
出处:《九罭》
先秦 · 诗经
九罭之鱼,鳟、鲂。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九罭: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鳟鲂:鱼的两个种类。
觏:碰见。
衮衣: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遵渚:沿着沙洲。
女:汝。
你。
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
信处:住两夜。
处:住宿。
陆:水边的陆地。
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是以:因此。
有:持有、留下。
无以:不要让。
翻译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九罭之鱼,鳟、鲂"一句以水中的鱼类比喻双方亲密无间的关系,而"我觏之子,衮衣绣裳"则是对对方美好装饰的描绘,显示出对对方的深情。随后的"鸿飞遵渚,公归无所"和"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去之人的思念,无处寻找,无从返回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比衮衣与内心悲痛之间的矛盾,强调了相思之苦。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感情的丰富,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珍视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