讵知祸胎,自汉公卿
出处:《吕居仁瞻仰收召二帖赞》
宋 · 岳珂
吕氏一门,我朝韦平。
衣冠既南,孰为典型。
猗欤北扉,翰墨腾英。
难进之风,蔼于心声。
其进维何,风雷隐砰。
贱霸尊王,万古作程。
天将开之,以豁聩盲。
孰遏其萌,维盗实憎。
观公初心,何止惩羹。
亲朋斯升,方喜汇征。
私书之诒,犹欲却行。
岂愿空言,与乳臭争。
道之将宏,非人所能。
俯首事雠,众方若酲。
讵知祸胎,自汉公卿。
沦胥一谈,大吕为轻。
纶音一颁,四海竦聆。
臧宫鸣剑,贾谊请缨。
书下奉天,已识中兴。
曲笔谁欤,反肆讥评。
阴险何知,云收雾明。
公帖初获,我心未宁。
谓彼噂沓,臆度以情。
是或鼠腐,犹疑鸿冥。
既见公书,恳恳至诚。
视彼傥来,虽宠若惊。
肯以王言,屈于奸朋。
公义既昭,公论既明。
迨今百年,犹歉混并。
时欤数欤,迄莫我听。
公帖云烟,公心日星。
彼犬之狺,何吠非形。
天澄气清,修竹兰亭。
阅此帖焉,对于汗青。
衣冠既南,孰为典型。
猗欤北扉,翰墨腾英。
难进之风,蔼于心声。
其进维何,风雷隐砰。
贱霸尊王,万古作程。
天将开之,以豁聩盲。
孰遏其萌,维盗实憎。
观公初心,何止惩羹。
亲朋斯升,方喜汇征。
私书之诒,犹欲却行。
岂愿空言,与乳臭争。
道之将宏,非人所能。
俯首事雠,众方若酲。
讵知祸胎,自汉公卿。
沦胥一谈,大吕为轻。
纶音一颁,四海竦聆。
臧宫鸣剑,贾谊请缨。
书下奉天,已识中兴。
曲笔谁欤,反肆讥评。
阴险何知,云收雾明。
公帖初获,我心未宁。
谓彼噂沓,臆度以情。
是或鼠腐,犹疑鸿冥。
既见公书,恳恳至诚。
视彼傥来,虽宠若惊。
肯以王言,屈于奸朋。
公义既昭,公论既明。
迨今百年,犹歉混并。
时欤数欤,迄莫我听。
公帖云烟,公心日星。
彼犬之狺,何吠非形。
天澄气清,修竹兰亭。
阅此帖焉,对于汗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韦平:比喻吕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典型:楷模、典范。
蔼:和蔼、浓厚。
阴险:暗中算计、不光明正大。
公帖:公开的文书、奏章。
汗青:史册、历史。
翻译
吕氏一门显赫,我朝如同韦平。衣冠南渡后,谁是楷模的象征。北扉之上,文采飞扬。难以晋升的风气,从内心深处散发。
他们的进步如何?如风雷般隐秘而有力。贬低权臣尊崇王道,成为永恒的法则。
上天似乎要开启新的局面,让蒙昧者清醒。谁能阻止这种萌芽,唯独盗贼深恶痛绝。
看公的初衷,何止于惩戒小过。亲友因此提升,他更欣喜众人响应。
私信赠送,他还想退一步。岂愿空谈,不愿与无知者争论。
大道将要宏大,非人力所能及。低头侍奉仇敌,众人醉态朦胧。
岂料祸根源于汉代公卿,一同沉沦。大吕的地位被轻视。
圣旨一下,天下震惊。臧宫拔剑,贾谊请缨,皆为中兴之举。
公的奏章献给上天,已预示复兴。曲笔之作,却被恶意批评。
阴险之事,真相渐明。公的帖子初现,我心仍不安。
那些传言纷扰,揣测情感。或许是鼠辈腐败,但仍疑虑其高洁。
见到公的真意,诚恳至极。看待那些偶然得势之人,即使受宠也如惊弓之鸟。
他愿意以王者之言,屈服于奸佞。公义昭彰,公论公正。
至今百年,仍有混淆。是时运还是命运,始终无人倾听。
公的帖子如云烟,公的心志如日月。那些犬吠,无论形状如何,皆不足道。
天气晴朗,竹林兰亭。阅读此帖,铭记历史。
鉴赏
这首诗是对吕居仁的赞美,吕氏一门在宋代以韦平之才著称。诗中赞扬了吕居仁的文采和高尚品格,他坚守原则,不畏权贵,表现出难能可贵的进谏精神。他的忠诚和公正如同风雷激荡,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坚持真理。诗人感叹吕居仁的初心不仅限于纠正小过,他的影响深远,连亲朋好友都受到激励。吕居仁的书法作品被赞誉为典范,他的文字犹如纶音颁下,令人敬畏。诗中提到的“曲笔”和“阴险”之说,实际上是对他坚定立场的误解,而吕居仁的真意深藏不露,待人真诚。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感慨吕居仁的公义和公论超越了时代的纷扰,他的书法如云烟般流传,其人格如日星般永恒。对于那些恶意诽谤者,诗人的态度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的言论不过是犬吠之音,无法撼动吕居仁的威望。最后,诗人以竹林兰亭的意境,表达对吕居仁书法的欣赏,将其作品视为历史长河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