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暧山下村,黄云穫秋田
出处:《游西樵山六首》
清 · 丘逢甲
暧暧山下村,黄云穫秋田。
郁郁山上村,茶灶飞秋烟。
山中多奇石,亦复多名泉。
颇闻此山中,古亦有神仙。
何人此读书,谈道傲圣贤。
樵夫闻大笑,遂为外人传。
天地有此山,几世而几年?凡愚斗智力,凿破古洞天。
治穷盗贼起,耕牧难晏然。
丹井尚未湮,书堂亦未倾。
暮雨秋萧萧,欲往不敢前。
岂有绿林豪,能识博士船。
郁郁山上村,茶灶飞秋烟。
山中多奇石,亦复多名泉。
颇闻此山中,古亦有神仙。
何人此读书,谈道傲圣贤。
樵夫闻大笑,遂为外人传。
天地有此山,几世而几年?凡愚斗智力,凿破古洞天。
治穷盗贼起,耕牧难晏然。
丹井尚未湮,书堂亦未倾。
暮雨秋萧萧,欲往不敢前。
岂有绿林豪,能识博士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村庄的秋日景象,以及人们对古代仙踪的好奇与向往。首句“暧暧山下村,黄云穫秋田”展现了山村的宁静与秋收的繁忙,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接着,“郁郁山上村,茶灶飞秋烟”则转向山上的村落,炊烟袅袅,暗示着生活的烟火气。
诗人进一步赞美山中的自然奇观:“山中多奇石,亦复多名泉”,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他想象着古代可能存在的仙人踪迹,引发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何人此读书,谈道傲圣贤”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此研读经典,超脱世俗的形象。
然而,现实中的樵夫听到这些,发出大笑,暗示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诗人感慨:“天地有此山,几世而几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接下来,他指出人类的愚昧和贪婪导致了山中资源的破坏,“凡愚斗智力,凿破古洞天”,并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尽管如此,诗人仍注意到一些遗迹尚存,“丹井尚未湮,书堂亦未倾”,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最后,面对秋雨潇潇,诗人犹豫不决,暗示着他对未来的忧虑:“暮雨秋萧萧,欲往不敢前。”结尾以“岂有绿林豪,能识博士船”收束,寓意着即使有志于改变现状的人,也难以在乱世中施展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游历西樵山的所见所感,寓言般地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