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恰四围,江潮游其中
出处:《书目所见者五首 其四》
宋 · 张侃
群山恰四围,江潮游其中。
潮低不成山,岂是阨于风。
舟行山渐远,潮势同瓴建。
抑之可使高,又作望崖反。
潮低不成山,岂是阨于风。
舟行山渐远,潮势同瓴建。
抑之可使高,又作望崖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潮与群山相互映衬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对比。
首句“群山恰四围,江潮游其中”,以“恰”字点出群山围绕的完美布局,而“游”字则赋予江潮以生命,使其在群山之间自由穿梭,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接着,“潮低不成山,岂是阨于风”,诗人巧妙地将江潮与山峰进行对比,指出即使潮水低落,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山峰,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对性与变化性。
“舟行山渐远,潮势同瓴建”,随着船只的前行,山峦逐渐远离,而江潮却如同瓴器一般,保持其势不可挡的态势,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宏伟与不可抗拒。
最后,“抑之可使高,又作望崖反”,这句话蕴含深意,似乎在说,如果能够控制或引导,江潮甚至可以变得更高,但最终它又会回归到原来的形态,仿佛在提醒人们,自然规律是无法违背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轨迹和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潮与群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态与静态、力量与平衡之间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