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不识燕山雪,接得瑶花掌上看
出处:《寄何尹》
明 · 胡奎
越人不识燕山雪,接得瑶花掌上看。
不是烧丹句漏令,如何禁得许多寒。
不是烧丹句漏令,如何禁得许多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越地之人对北方雪花的陌生感与好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首句“越人不识燕山雪”,点明了南方与北方地理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越地之人未曾亲见燕山之雪,这里的“燕山”泛指北方的山脉,象征着遥远而寒冷的北方景象。接着,“接得瑶花掌上看”,巧妙地将雪花比喻为“瑶花”,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之情。诗人将雪花置于手掌之上,仿佛在近距离欣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这种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后两句“不是烧丹句漏令,如何禁得许多寒”,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雪花的特殊情感。句中“烧丹句漏令”借用了道教炼丹术中的术语,暗示了诗人并非通过修炼或特定技艺来抵御严寒,而是通过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如何禁得许多寒”不仅是对雪花寒冷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沉醉与抵抗外界寒冷的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整首诗通过对比南北方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