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出处:《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 其二》
唐 · 顾况
何处吊灵均,江边一老人。
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负神。
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负神。
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注释
何处:哪里。灵均:屈原的字。
江边:河边。
老人:年长的人。
汉仪:汉代的礼仪制度。
君已接:你已经继承。
楚奏:楚国的音乐或诗歌。
空频:徒然频繁地。
直道:正直的道路。
其如命:如同命中注定。
不负神:不辜负神明。
庚子日:庚子年的一天(这里可能指1900年,庚子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
鵩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被视为凶兆。
承尘:飞上尘埃,象征死亡或不祥。
翻译
在何处祭奠屈原,河边有一位老者。汉朝的礼制你已经继承,而我只能徒然演奏楚辞的乐章。
坚守正道就像命中注定,一生都不曾辜负神明的期望。
独自感伤在庚子之日,鵩鸟飞上尘埃,似乎预示着不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吊唁灵均的老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感受。
“何处吊灵均,江边一老人。”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凄凉的情境,灵均可能是一个已故去的人物,而这个老人在江边吊唁他的灵魂,传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 这两句中,“汉仪君”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或是某种礼仪的代称,而“我空频”则表明诗人自己的感受,似乎是在说尽管不断地有消息或音信传来,但都与自己无关。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负神。” 这两句强调了对命运的顺从和接受,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我清白、无愧于心的态度。
“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最后两句则充满了悲凉,“庚子日”可能是指某个不幸的日子,而“鵩鸟上承尘”形象暗示着一种宿命的无力感,仿佛连天空中的鸟儿也在承受尘世的压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哀,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