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雀,雪作翎,群呼旅食啁哳鸣
出处:《白翎雀图》
元末明初 · 王祎
白翎雀,雪作翎,群呼旅食啁哳鸣。
何人翻作弦上声,传与江南士女听。
南人听声未识形,画师更与图丹青。
图丹青,一何似,知尔之生何处是。
秋高口子草如云,风劲脑儿沙似水。
何人翻作弦上声,传与江南士女听。
南人听声未识形,画师更与图丹青。
图丹青,一何似,知尔之生何处是。
秋高口子草如云,风劲脑儿沙似水。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白翎雀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以白翎雀为载体,通过其“雪作翎”的形象,展现了雀鸟羽毛的洁白和冬季的寒冷。群雀“旅食啁哳鸣”,声音嘈杂而富有生活气息,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想象。
诗人进一步将雀鸣转化为音乐,通过“弦上声”传递给江南的男女听众。然而,南人虽然能听到声音,却无法识别实物,于是画家便将其绘入图画中,用丹青艺术再现了雀鸟的形象。诗人对画中的白翎雀赞叹不已,认为它栩栩如生,仿佛知道它们的真实生活环境——“秋高口子草如云,风劲脑儿沙似水”。
这句描绘了开阔的秋季原野,草木繁茂如云,而强劲的风吹过,使得沙地犹如水面般波动。整首诗通过雀鸟、音乐和画面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艺术表现力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