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罪诛枯?,孰可付史笔
出处:《夜起有感》
宋末元初 · 方回
古人所愿为,莫若言事官。
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
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
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
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
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
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
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
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
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
论罪诛枯?,孰可付史笔。
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
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
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
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
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
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
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
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
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
论罪诛枯?,孰可付史笔。
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人理想官职的向往之情,认为能够言谈国事、担任官职是莫大的荣耀。诗中“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描绘了一幅繁华而又寂寞的朝代更迭图景,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接着,“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则写出了士人对于能参与国家大事、亲手撰写诏书以至于皇帝御宝之上的荣耀感受。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当时文人的才华与地位的不满和悲哀,认为即便是被选拔出来的人材,其文章也难以留传后世。随后的“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则是对掌握国家大权者的描写,通过“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的字句揭示了这些人在位上的不端行为和导致的混乱局面。
诗人接着提到了古代分工制度中的“设此三要职”,而自己虽幸运地获得名次,却未能践行其中任何一项,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自责。以下几句“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则是诗人对自己在朝堂上不能尽展才华,只得接受来自权贵的一纸诏书的无奈。
末尾两句“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充满了诗人的感慨与无限的情愫。在这黑暗和混乱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只能仰望着星空、河流向西缓缓流去,发出深长的叹息,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