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先舍筏,北地远传灯
出处:《寄真如上人》
明 · 胡应麟
行乞过三市,随缘住五陵。
南徐先舍筏,北地远传灯。
古洞云埋柏,清池月挂藤。
门前多宝塔,出定几同登。
南徐先舍筏,北地远传灯。
古洞云埋柏,清池月挂藤。
门前多宝塔,出定几同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各地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充满了禅意和超脱世俗的气息。
首句“行乞过三市,随缘住五陵”,开篇即展现出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不拘泥于固定的居所,而是随缘而住,行乞于繁华的都市与偏远的陵墓之间,体现出一种自由自在、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接着,“南徐先舍筏,北地远传灯”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筏喻”和“灯喻”。筏喻是指在渡过生死苦海时,佛法如同渡筏,帮助众生解脱苦难;灯喻则是指佛法如同明灯,照亮众生的心灵之路。这两句诗表达了僧人不仅自身修行,还致力于传播佛法,引导他人脱离苦海,体现了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精神境界。
“古洞云埋柏,清池月挂藤”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古老的山洞被云雾遮掩,柏树静静地生长;清澈的池塘边,月亮仿佛挂在藤蔓之上。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之美,也寓意着僧人在修行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门前多宝塔,出定几同登”以多宝塔象征着佛教中的智慧与成就,暗示僧人通过冥想(出定)达到心灵的升华,与他人一同攀登智慧之巅。这不仅表现了僧人个人修行的成果,也体现了他与信徒们共同追求精神成长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僧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生活态度和修行境界,充满了浓厚的佛教哲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