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六月日如火,霜钟半夜鸣空山
元 · 揭傒斯
嵩州昔有萧将军,读书学剑天下闻。
南随龙马渡江去,尚有孤琴传子孙。
孤琴云是唐人斲,昔日军中自行乐。
至今犹存杀伐声,一鼓哀风振寥廓。
将军之孙才且良,文能作赋武蹶张。
秦皇城下饮白马,祁连山中射白狼。
时平好文不好武,抱琴却叹儒衣误。
昭王台上看青春,彭郎矶头梦归路。
日长史馆幽且閒,正冠拂琴为我弹。
京城六月日如火,霜钟半夜鸣空山。
南风自有虞廷操,可惜同心不同调。
捐琴决眼望青天,今日天门有新诏。
南随龙马渡江去,尚有孤琴传子孙。
孤琴云是唐人斲,昔日军中自行乐。
至今犹存杀伐声,一鼓哀风振寥廓。
将军之孙才且良,文能作赋武蹶张。
秦皇城下饮白马,祁连山中射白狼。
时平好文不好武,抱琴却叹儒衣误。
昭王台上看青春,彭郎矶头梦归路。
日长史馆幽且閒,正冠拂琴为我弹。
京城六月日如火,霜钟半夜鸣空山。
南风自有虞廷操,可惜同心不同调。
捐琴决眼望青天,今日天门有新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将军及其后代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深沉。诗人揭傒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萧将军的英勇与智慧,以及他子孙的才华与命运的转折。
诗中提到的“孤琴”,不仅是一件珍贵的乐器,更是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历史传承的象征。它见证了萧将军在军中的生活,也陪伴着他的子孙度过不同的时代。琴声中似乎还能听到过去的杀伐之声,与今日的和平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换与变迁。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萧将军的孙子面对时局变化,从武转文的经历。他既能文能武,但最终选择了文,感叹于儒家教育的局限。这种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复杂情感的理解。
最后,诗以“南风自有虞廷操”一句收尾,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萧氏子孙虽面临选择与挑战,但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如同那古老的琴声,穿越时空,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家族故事的描绘,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与传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