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全文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出处:《高峰庵
宋 · 吕希纯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
佛寿倘能续,佛像谅可补。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

拼音版原文

chángdēnggāofēngjìnkàn

lǎosōnglóngjiádàoténgzhù

wēiguòbǎizhézhíxiàkànyún

shàndǎoyǒuzōngshícóngkǒu

suìjiǔquēsānchénāishuíshù

寿shòutǎngnéngxiàngliàng

ràoshānxíngdàohuìzhuǎntǎn

zhōngxiūyǒupánshíduōlínmǎng

ānshānliúláiwèifēngzhǔ

jiémáodǐngshàngduānzuò

注释

高峰:高山。
碧溪坞:青翠的溪谷。
卧龙:形容老松树弯曲而长的样子。
腾翥:形容鸟儿展翅飞翔。
危梯:陡峭的阶梯。
云雨:比喻云雾缭绕的景象。
善导:古代高僧名。
遗踪:遗留的痕迹。
十佛:可能指佛像或佛的象征。
德山:地名,可能指有圣水之处。
结茅:搭建茅草屋。
诃佛祖:质问或责备佛祖。

翻译

我曾登上高山之巅,俯瞰青翠的溪谷。
古老的松树如同沉睡的巨龙,道路两旁忽然展翅飞翔。
险峻的阶梯经过上百转折,直下观看云雾缭绕的景象。
善导大师的遗迹尚存,十个佛像似乎从他口中显现。
岁月流逝,其中三个佛像已残缺,灰尘覆盖,无人再计数。
如果佛的寿命能延续,佛像或许还能修复。
沿着山路行走,道路应当变得平坦无障碍。
中途休息处有大磐石,遮挡阳光,四周森林茂密。
如何能让德山的水流来,成为这座山峰的主宰。
在山顶孤独地搭建茅屋,我静坐于此,质问佛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峰,观赏自然景物的画面。开篇“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直接将读者带入壮丽的山峰之巅,视野辽阔,可见远处的碧绿溪流与山坞。接下来的“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则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古老松树如同卧龙一般,气势非凡,夹在小径两旁,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中,诗人通过险峻的梯子,穿越层层叠嶂,最终到达一个可以直接俯瞰云海和雨幕的地方。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勇气,也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则转向宗教文化,提及到修行者的智慧与佛法的传承。这里的“十佛”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寺庙或佛像的称呼,而“从口吐”则暗示了佛法的口头相传。

接下来的几句“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佛寿倘能续,佛像谅可补”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与物变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某些失落事物的怀念之情。

最后,“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则描写了诗人在山间漫游的过程,寻找一处宁静之地,最终在高峰之巅,坐在草丛中,与佛祖对话,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攀登,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