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忽溘朝露,此生亦虚縻
出处:《拟挽歌词三章》
清 · 戴亨
性为形之主,形乃性所依。
二者不终聚,性尽形可遗。
所以古志士,生死唯自持。
敏皇若不逮,蓄念人岂知。
修短何足介,圣凡更共之。
肖形百年中,百年能几时。
奄忽溘朝露,此生亦虚縻。
二者不终聚,性尽形可遗。
所以古志士,生死唯自持。
敏皇若不逮,蓄念人岂知。
修短何足介,圣凡更共之。
肖形百年中,百年能几时。
奄忽溘朝露,此生亦虚縻。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生命与存在的本质。开篇“性为形之主,形乃性所依”,提出性与形的关系,性是主导,形是依附,形象地阐述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接着“二者不终聚,性尽形可遗”指出生命终将结束,性(精神)消逝后,形(物质)也随之消失,强调生命的有限性和无常。
“所以古志士,生死唯自持”,赞扬古代的志士面对生死,能够自我把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接下来“敏皇若不逮,蓄念人岂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即使最敏锐的帝王也无法追赶时间的脚步,人们心中的念头又有谁能真正了解?
“修短何足介,圣凡更共之”,指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最终都将归于尘土。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平等的思考,淡化了身份地位的差异。
“肖形百年中,百年能几时。奄忽溘朝露,此生亦虚縻”,最后四句感叹人生如朝露般短暂,百年光阴转瞬即逝,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追求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生命、存在与时间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反思,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