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圣渊源端有在,六经芳润几曾枯
出处:《奉和鲁斋先生涵古斋诗二首 其一》
宋 · 金履祥
圆融无际大无馀,万象森然本不癯。
百圣渊源端有在,六经芳润几曾枯。
人于心上知洆处,古在书中非远图。
会到一源惟太极,包牺原不与今殊。
百圣渊源端有在,六经芳润几曾枯。
人于心上知洆处,古在书中非远图。
会到一源惟太极,包牺原不与今殊。
注释
圆融:形容事物融洽无间,和谐统一。无际:没有边际,广大无垠。
森然:繁茂的样子,生机勃勃。
癯:瘦削,这里指不贫瘠。
百圣:众多圣贤。
渊源:源头,根源。
六经:古代儒家的六部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芳润:滋润,形容文化或智慧的丰富。
心上:内心深处。
知洆处:感知真理的地方。
非远图:并不遥不可及,近在眼前。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宇宙的本源和对立统一。
包牺:伏羲,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
今殊:现今有所不同。
翻译
宇宙圆融无边无际,万物繁盛并非瘦削。无数圣贤智慧源泉,六部经典始终滋润,从未干涸。
人心深处感知真理,古老智慧在书卷中并不遥远。
最终领悟一切源于太极,伏羲的智慧与现今并无不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的作品,题为《奉和鲁斋先生涵古斋诗二首(其一)》。诗人以圆融无边的大宇宙为背景,强调万象森然的生命力,暗示了万物根源的深邃。他提到百圣智慧的源泉是真实存在的,六经经典富含滋养,从未枯竭。接着,诗人指出人们通过内心反思来理解真理,而古代智慧并非遥不可及,只需深入书卷中探寻。最后,诗人认为万物的源头归于太极,伏羲的智慧与当今并无本质差异,体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敬仰和对道统传承的认同。整首诗语言凝练,寓哲理于自然景象之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学术源流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