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文集中,屡上宰相书
观其文集中,屡上宰相书。
汲汲求自试,皇皇无安居。
如此大才人,竟为饥所驱。
可见盲宰相,眼中皆无珠。
或嫌其自荐,毋乃毛遂如。
岂知文公心,胞与同寰区。
忧世复忧民,才略胸中储。
后人无其实,慎勿袭其虚。
摇尾而乞怜,此谓贱丈夫。
鉴赏
这首诗《韩昌黎上宰相书》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是对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的深刻评价。诗中以韩愈上宰相书的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对人才的忽视。
诗的开头“文章起八代,昌黎擅名誉”赞美了韩愈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他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对后世影响深远。接着,“观其文集中,屡上宰相书”描述了韩愈多次向宰相上书,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展现了他的积极进取精神。
然而,诗中转折点在于“汲汲求自试,皇皇无安居”,表达了韩愈虽有满腔热情和才华,却因时局动荡和个人际遇不佳,难以找到施展抱负的舞台。这反映了韩愈个人命运的坎坷,以及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不公对待。
“如此大才人,竟为饥所驱”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韩愈在生活困境中的无奈,暗示了他最终因贫困而不得不寻求官职以维持生计。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韩愈个人遭遇的同情,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
接下来,“可见盲宰相,眼中皆无珠”直接批评了那些不识人才的官员,他们未能慧眼识珠,将真正的才子埋没。诗人通过这一句,揭露了官场的黑暗面,强调了人才被忽视的社会现象。
“或嫌其自荐,毋乃毛遂如”则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韩愈的自荐行为可能被视为自夸或过于主动,但诗人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韩愈的才能是显而易见的,不应受到质疑。
最后,“岂知文公心,胞与同寰区。忧世复忧民,才略胸中储”赞扬了韩愈的高尚品德和远大抱负,他不仅关心个人命运,更忧虑国家和社会的福祉,他的才华和策略深藏于心中。
“后人无其实,慎勿袭其虚”提醒后人要学习韩愈的真才实学,而非仅仅模仿他的行为或名声。
“摇尾而乞怜,此谓贱丈夫”则对那些为了职位而低声下气、丧失尊严的人进行了讽刺,强调了韩愈的高洁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综上所述,《韩昌黎上宰相书》通过对韩愈个人经历的描绘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