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馀
出处:《依韵和吴相公史院开局》
宋 · 王圭
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馀。
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
身老谁逢此,恩深尽醉欤。
传闻访遗事,应走史臣车。
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
身老谁逢此,恩深尽醉欤。
传闻访遗事,应走史臣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晓:清晨。金门路:皇宫或朝廷的入口。
召馀:被临时召唤。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借指官员。
三寿客:为三位尊长祝寿的客人。
笔削:撰写、修订文献。
两朝书:两代皇帝的历史记录。
身老:年老。
恩深:深厚的恩德。
尽醉:喝到醉。
遗事:过去的往事。
史臣:史官。
车:车辆,这里指史官出行。
翻译
拂晓时分走过金门路,您在宴席上倾听召唤。众多官员为祝寿而来,他们撰写过两代皇上的事迹。
年迈之躯还能经历这样的荣耀,深恩重情只能以醉酒来表达。
听说有人来访询问旧事,大概会忙坏了史官们的车马。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王圭创作的《依韵和吴相公史院开局》。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馀。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
这里描绘的是早晨金光灿烂的道路,诗人接受命令的场景,以及他作为一名老臣,经历了三个皇帝的更替,手中的笔削磨损,记录着两个朝代的历史。这些细节展现出诗人的政治地位和他的丰富阅历。
"身老谁逢此,恩深尽醉欤。"
随后的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年迈、感慨往事的感伤之情。他自问,在这个年龄,还有谁能与他相遇共话往昔?而对于皇上的恩泽,他则是全心投入,甚至愿意沉浸于酒中,以此来忘却时光带来的孤独和忧愁。
"传闻访遗事,应走史臣车。"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探求之情。他听闻旧事,便想要追寻那些被历史埋藏的事迹,而作为一名史官,他有责任去记录这些遗留下的故事,因此他应当随时准备着,踏上这一行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历史记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