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滩头浪花白,百丈拿舟上不得
出处:《鸬鹚滩失缆》
明 · 周瑛
鸬鹚滩头浪花白,百丈拿舟上不得。
中流一断去如飞,骨肉相看俱失色。
舟师借问是何人,开头转舵如有神。
大呼一声上滩去,烟树微茫收近津。
昨日舟中读群史,宋元末路正如此。
得人失人势转殊,天北天南恨未已。
我今全家出颠危,痛定思痛翻成悲。
便欲作书献天子,云深山高白日迟。
中流一断去如飞,骨肉相看俱失色。
舟师借问是何人,开头转舵如有神。
大呼一声上滩去,烟树微茫收近津。
昨日舟中读群史,宋元末路正如此。
得人失人势转殊,天北天南恨未已。
我今全家出颠危,痛定思痛翻成悲。
便欲作书献天子,云深山高白日迟。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鸬鹚滩失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边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波澜。首句“鸬鹚滩头浪花白”以鸬鹚滩为背景,浪花洁白,暗示了环境的险恶。接下来的“百丈拿舟上不得”描绘了船只在巨浪中难以操控,令人紧张而无助。
“中流一断去如飞”则通过对比,写船在关键时刻突然加速,仿佛脱离困境,然而“骨肉相看俱失色”,反映出船上人内心的惊恐与担忧。诗人对舟师的描写“开头转舵如有神”,赞美其技艺高超,但也暗示了形势的严峻。
“大呼一声上滩去,烟树微茫收近津”描绘了舟师果断行动,成功渡过难关,而“昨日舟中读群史,宋元末路正如此”则借历史的相似情境,寓言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转折。诗人感慨“得人失人势转殊,天北天南恨未已”,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
最后,诗人以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表达出“我今全家出颠危”的切身之痛,“痛定思痛翻成悲”,并设想自己要上书天子,但“云深山高白日迟”,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困顿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