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鄙词何所拟,请自边城始。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梦亲旌旆何由见,每阻清风一回面。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莫著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白须宗孙:指有白胡子的老前辈或宗族长者。侍坐:陪伴坐着。
鄙词:谦辞,指自己的言辞浅陋。
边城:边境的城市。
贵者:尊贵的人物。
屯田:古代政府组织农业生产以解决军粮供给的一种制度。
布锦:形容土地肥沃,犹如铺满了锦绣。
牧马攒花:形容马群繁多,像花朵聚集在一起。
乔松:高大的松树。
青营:指军营,因军旗多为青色。
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壮。
蓬根:蓬草的根,象征生命力。
一时断:同时断裂,形容战事激烈。
丰州:古地名。
凉州:古地名,今甘肃武威。
行客:行人,旅人。
独戍:独自守卫的城堡。
旌旆:旗帜的总称。
清风:喻指亲人的消息。
洞里先生:指隐居山林的贤人。
那怪迟:为何迟迟不来。
人天无路:人间与天界无法相通。
无期:没有确定的时间。
砂泉:含有砂粒的泉水。
丹井:古人炼丹用的井。
桂树:象征高洁。
榆林:指成片的榆树林。
吾翁: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得计:计谋得当,做得好。
戎衣:军装。
上清:道教指天宫。
东方曼倩:即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机智幽默著称。
翻译
在白须宗孙陪侍的时候,我愿手持长寿之酒上前致辞。我的话语朴素而直白,不知如何比拟,就从边疆之城开始说起。
边疆的尊贵者是李将军,战鼓声仿佛在天边回响。
屯田遍布千里,如同锦绣,牧马成群,如同花朵涌动。
白云本是高大松树的伴侣,环绕着青色的军营又飘然散去。
三声画角的悲鸣让人哽咽,仿佛连万里之外的蓬草根也同时断裂。
听说丰州与凉州相似,晴朗的沙场上部落众多。
行人已经离去,只剩下孤独的戍楼,主人依旧在高楼眺望。
想亲见亲人旗帜的愿望难以实现,每次清风吹过都错过见面的机会。
山中的先生为何迟迟不来,人间与天界无路可通,自然也无法约定时间。
砂泉与丹井的水味道不同,桂花树与榆树林也不生长在一起。
我的老翁投身仕途实为明智之举,成为地仙也能活到三千岁。
不要穿着军装期待升入仙境,东方曼倩(东方朔)对世人总是淡然处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反映了边塞生活的壮丽景象和军事氛围。诗中“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表达了诗人在老者陪伴下举杯祝福之意,而后文“鄙词何所拟,请自边城始”则是诗人请求从边城开始述说。边城的李将军以其军功而显贵,战鼓声震天际,屯田布锦、牧马攒花皆展示了边塞生活的繁华与辽阔。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描写了边塞自然景象,而“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则透露了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接着,“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对比了两个地方的风貌,并通过“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表达了离别之情。
接下来的“梦亲旌旆何由见, 每阻清风一回面”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不易相见的无奈。而“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最后,“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通过自然景物的不同强调了边塞与内地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则是对父辈生活态度的一种赞美,而“莫著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则是希望远离战乱,向往平和安宁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平和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