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漏声沉弦诵静,凭轩小坐碧筠间
出处:《初署国学》
明 · 钟芳
浙中造士厚予颜,太学尤惭造士艰。
才短范模资六馆,日长鼓铎肃三班。
为山数仞成于篑,藏器周身臭若兰。
昼漏声沉弦诵静,凭轩小坐碧筠间。
才短范模资六馆,日长鼓铎肃三班。
为山数仞成于篑,藏器周身臭若兰。
昼漏声沉弦诵静,凭轩小坐碧筠间。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学者钟芳在国学任职初期的所见所感。首句“浙中造士厚予颜”,表达了对浙中学子深厚才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谦之意,暗示自己可能难以与这些才子相提并论。接着,“太学尤惭造士艰”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在太学中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不易。
“才短范模资六馆”表明尽管自身才能有限,但依然能够为六馆提供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日长鼓铎肃三班”则描绘了每日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钟芳作为教师,通过鼓铎(古代教学用具)维持课堂纪律,使三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庄重而严肃。
“为山数仞成于篑”运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象征着即使面对巨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终能有所成就。“藏器周身臭若兰”则以兰花的高洁来比喻自己虽身处官场,但依然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质。
最后,“昼漏声沉弦诵静,凭轩小坐碧筠间”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随着日暮时分,漏壶滴水的声音渐渐消失,学子们停止了诵读,钟芳独自倚靠窗边,沉浸在碧绿竹林的宁静之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钟芳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理想教育环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