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邵阳风土接湘衡,贤令之官犬不惊全文

邵阳风土接湘衡,贤令之官犬不惊

出处:《答何永芳三首
明 · 薛瑄
邵阳风土接湘衡,贤令之官犬不惊
此日铜章分气象,往年金榜被恩荣。
无心真宰初行雪,有脚阳春欲泮冰。
持斧自天行郡邑,溪山随处好风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邵阳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官员的德政。诗人薛瑄以“答何永芳三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赞誉与敬仰。

首句“邵阳风土接湘衡”,点明地点,邵阳与湘衡相连,自然环境优美。接着“贤令之官犬不惊”,赞扬当地官员品德高尚,连狗都不感到惊恐,形象地表现了官员的仁德与威望。

“此日铜章分气象,往年金榜被恩荣。”两句进一步赞美官员的政绩与荣耀,铜章象征官员的身份与权力,金榜则代表科举考试的荣誉,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官员在任期间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百姓的拥戴。

“无心真宰初行雪,有脚阳春欲泮冰。”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官员的治理比作初降的瑞雪,不仅带来清新,更寓意着纯洁与公正;同时,“有脚阳春”则象征着官员如同春天般温暖人心,融化了百姓心中的坚冰,带来了希望与生机。

最后,“持斧自天行郡邑,溪山随处好风清。”诗人以“持斧”形容官员行使权力,既庄重又充满力量感。这句话表达了官员在治理地方时,如同神助一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来清风般的正气与和谐,溪流与山峦间处处洋溢着清新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邵阳地区风土人情的描绘,以及对贤能官员政绩与品德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社会景象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