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籍付烈焰,六艺已灰尘
出处:《河间道中有怀献王》
清 · 李予望
嬴氏乱天纪,酷虐难具陈。
苦欲愚黔首,《诗》《书》遭坑焚。
群籍付烈焰,六艺已灰尘。
孤危念吾道,一发引千钧。
汉祖起丰沛,马上除暴秦。
未暇求遗书,绛、灌祇武人。
迁延及六、景,此事遂因循。
虽除挟书律,大义惜未伸。
卓哉河间王,所好匪世珍。
日华启高馆,文采照河滨。
雅乐献天子,儒术被厥身。
茫茫寻坠绪,独悲古籍湮。
千金购善本,传写留其真。
因之得书多,在汉无等伦。
《周官》《毛公诗》,响绝忽复闻。
《春秋》《左氏传》,一一皆古文。
聚残补其缺,说记本先民。
煌煌前圣典,呵护信有神。
譬犹长夜暗,杲日出大昕。
祖龙虽已厄,于今辉千春。
朅来历旧邦,遗躅尚未沦。
停骖访耆老,经完道亦振。
陋彼《淮南子》,八公徒纷纭。
箧中《鸿宝》书,荒唐何足论。
苦欲愚黔首,《诗》《书》遭坑焚。
群籍付烈焰,六艺已灰尘。
孤危念吾道,一发引千钧。
汉祖起丰沛,马上除暴秦。
未暇求遗书,绛、灌祇武人。
迁延及六、景,此事遂因循。
虽除挟书律,大义惜未伸。
卓哉河间王,所好匪世珍。
日华启高馆,文采照河滨。
雅乐献天子,儒术被厥身。
茫茫寻坠绪,独悲古籍湮。
千金购善本,传写留其真。
因之得书多,在汉无等伦。
《周官》《毛公诗》,响绝忽复闻。
《春秋》《左氏传》,一一皆古文。
聚残补其缺,说记本先民。
煌煌前圣典,呵护信有神。
譬犹长夜暗,杲日出大昕。
祖龙虽已厄,于今辉千春。
朅来历旧邦,遗躅尚未沦。
停骖访耆老,经完道亦振。
陋彼《淮南子》,八公徒纷纭。
箧中《鸿宝》书,荒唐何足论。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予望的《河间道中有怀献王》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典籍遭受破坏的痛惜以及对河间王重视文化传承的敬仰。诗中首先批评了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导致知识流失,然后赞扬汉初刘邦虽忙于平定天下,但未能及时恢复文化典籍。接着,诗人高度评价河间王的识见,他不仅收藏珍贵书籍,还推广儒学,致力于保存和传播古籍。
诗中运用比喻,将河间王的贡献比作黑暗中的曙光,尽管秦始皇的统治带来过一时的毁灭,但河间王的举措使得古代经典得以重见天日,犹如黎明的光辉照亮了千年。诗人感慨万分,认为即使在衰落的时期,仍有像河间王这样的贤者守护着文化遗产,通过访求耆老和整理经籍,使学术得以振兴。
最后,诗人批评了《淮南子》之类的著作,认为它们与河间王所珍视的古籍相比显得浅薄,而河间王的藏书则具有深远的价值。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传承的呼唤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