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怜明月夜,空自掩柴关
出处:《送光泮尊宿远游》
明 · 释古毫
云路渺无际,师游何处山。
故林今日别,高兴几时还。
春色五湖上,风光两足间。
当怜明月夜,空自掩柴关。
故林今日别,高兴几时还。
春色五湖上,风光两足间。
当怜明月夜,空自掩柴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高僧光泮尊宿远游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知旅程的感慨。
首联“云路渺无际,师游何处山”,以辽阔的云路起笔,暗示了高僧即将踏上的一段遥远而神秘的旅程。诗人以“渺无际”形容云路的广阔与深远,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颔联“故林今日别,高兴几时还”,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在熟悉的故林中告别,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期待。这两句通过对比“今日别”与“几时还”,既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也预示了未来重逢的不确定性,情感深沉而复杂。
颈联“春色五湖上,风光两足间”,转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画面。春色覆盖了广阔的五湖,风光在两人的脚下延伸。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好,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顺利、心境愉悦的祝愿。
尾联“当怜明月夜,空自掩柴关”,以明月之夜为背景,想象友人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孤独时刻。诗人提醒友人要珍惜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独自面对旅途艰辛的同情与关怀。最后一句“空自掩柴关”则寓意着即使在远离家乡的异乡,也要记得关照自己的心灵,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远方友人旅途的深切关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