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随野鸟偏宜梦,浓带孤云欲染衣
出处:《书三山造士刘恒哲挹翠轩》
明 · 王恭
三山苍苍冶城里,楼台十万歌钟起。
君家正在冶城西,门对千峰翠如洗。
黛色空濛连翠微,和烟著雨又霏霏。
澹随野鸟偏宜梦,浓带孤云欲染衣。
日出尘歊满城陌,羡君开帘见山色。
九衢鞍马市声喧,羡君游心竹素园。
君莫爱张仲蔚,遁迹空山避朱绂。
君莫爱陶弘景,自甘泉石烟霞病。
五岳名山竞远寻,那知城市有山林。
泮池来往堪乘兴。
终是云霄万里心。
君家正在冶城西,门对千峰翠如洗。
黛色空濛连翠微,和烟著雨又霏霏。
澹随野鸟偏宜梦,浓带孤云欲染衣。
日出尘歊满城陌,羡君开帘见山色。
九衢鞍马市声喧,羡君游心竹素园。
君莫爱张仲蔚,遁迹空山避朱绂。
君莫爱陶弘景,自甘泉石烟霞病。
五岳名山竞远寻,那知城市有山林。
泮池来往堪乘兴。
终是云霄万里心。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三山造士刘恒哲挹翠轩》描绘了冶城的壮丽景色和主人刘恒哲居所的独特环境。首句“三山苍苍冶城里”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冶城的山色,次句“楼台十万歌钟起”则展现出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诗人将刘恒哲的居所置于“门对千峰翠如洗”的环境中,强调其地理位置的清幽。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黛色空濛连翠微,和烟著雨又霏霏”,描绘了山色的深邃与变化,暗示出主人生活的闲适与宁静。“澹随野鸟偏宜梦,浓带孤云欲染衣”进一步渲染了山景的迷人,仿佛能引人入梦,洗涤心灵。
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刘恒哲选择在城市中有如山林般隐逸生活的赞赏,“日出尘歊满城陌”与“羡君开帘见山色”形成鲜明对照,凸显出他对远离尘嚣的向往。诗人还借张仲蔚和陶弘景的典故,劝诫刘恒哲不必过于追求隐逸,享受城市中的山水之乐亦可。
最后,诗人感慨“那知城市有山林”,认为即使是身处闹市,只要有雅致的心境,也能领略到自然之美。结尾处的“泮池来往堪乘兴,终是云霄万里心”寄寓了对刘恒哲悠然心境的赞美,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冶城的山色,赞美了主人刘恒哲的生活态度,并借此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城市中隐逸生活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