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籍那未香,天公无皂白
出处:《次韵酬李黄山》
宋 · 卫宗武
吾儒何所事,读书而挟策。
君才郤林枝,灵根芳正发。
笔下富词藻,云锦自天落。
英英光岳气,洒洒冰雪魄。
中秋璧月圆,宜赴广寒约。
桂籍那未香,天公无皂白。
学如禾与稻,既艺宜必穫。
于时误儒冠,孰不嗟铸错。
篇章来联翩,有主此有客。
隋珠既璀璨,和璞无舛驳。
有文可与评,有酒可与酌。
长吟不淹宿,捷若蛇赴壑。
喜得罗庾俦,吾乡宜卜宅。
君才郤林枝,灵根芳正发。
笔下富词藻,云锦自天落。
英英光岳气,洒洒冰雪魄。
中秋璧月圆,宜赴广寒约。
桂籍那未香,天公无皂白。
学如禾与稻,既艺宜必穫。
于时误儒冠,孰不嗟铸错。
篇章来联翩,有主此有客。
隋珠既璀璨,和璞无舛驳。
有文可与评,有酒可与酌。
长吟不淹宿,捷若蛇赴壑。
喜得罗庾俦,吾乡宜卜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吾儒:我们儒家。事:做。
挟策:拿着书卷。
君才:你的才华。
郤林枝:比喻出众。
灵根:灵秀之根。
笔下:笔下的。
词藻:华丽辞藻。
云锦:如云的锦绣。
英英:光明的样子。
洒洒:清冷的样子。
冰雪魄:冰雪般的纯洁。
中秋:中秋节。
璧月:明亮的月亮。
广寒约:广寒宫的约定。
桂籍:桂花的香气。
皂白:是非黑白。
学如:学习就像。
艺:耕耘。
穫:收获。
儒冠:儒者的帽子。
嗟铸错:感叹犯错。
篇章:文章。
联翩:连续不断。
隋珠:比喻珍贵的文章。
和璞:浑然天成的作品。
评:品评。
酌:饮酒。
淹宿:停留过夜。
捷若:快速如。
赴壑:滑向山谷。
罗庾俦:罗庚这样的朋友。
卜宅:选择住宅。
翻译
我们儒家学者究竟在做什么,只是捧着书卷持着书册。你的才华如同林中枝头,灵秀之根正绽放芬芳。
你的笔下充满华丽辞藻,如云锦从天而降。
你的才情犹如山岳之光,清冷如冰雪之魂。
中秋之时,明月圆满,适合前往那广寒宫的约定。
桂花的香气还未飘散,天公却难以分辨是非。
学习如种植稻谷,耕耘后必有收获。
然而有时误入歧途,戴上儒冠的人,谁不感叹犯错。
文章一篇接一篇,这里有主人也有访客。
你的文章如隋珠般璀璨,浑然天成,无瑕疵。
这里有可以品评的文章,也有可供畅饮的美酒。
你长吟不息,行动迅速如蛇滑向山谷。
有幸结识你这样的朋友,我家乡也应为你选一处好宅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卫宗武的作品,题为《次韵酬李黄山》。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黄山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对于学问和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吾儒何所事,读书而挟策。君才郤林枝,灵根芳正发。" 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于学问的重视,以及对友人的才华给予高度评价。
"笔下富词藻,云锦自天落。英英光岳气,洒洒冰雪魄。" 描述了诗人和李黄山都拥有非凡的文学才能,他们的文字如同从天而降的美丽锦缎,充满了高远坚定的精神风貌。
"中秋璧月圆,宜赴广寒约。桂籍那未香,天公无皂白。学如禾与稻,既艺宜必穫。于时误儒冠,孰不嗟铸错。" 这几句则是邀请李黄山在中秋佳节共赏明月,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学问和技艺的重视,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篇章来联翩,有主此有客。隋珠既璀璨,和璞无舛驳。有文可与评,有酒可与酌。长吟不淹宿,捷若蛇赴壑。喜得罗庾俦,吾乡宜卜宅。" 最后几句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希望能够和李黄山在文学上互相交流、品鉴,并在酒的陪伴下尽情长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宋代文人之间的情谊与学术交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