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身浑□□,□□□同一梦中
出处:《诸禅人下火 其二》
宋 · 释怀深
浮生岸树井藤,毕竟终归败坏。
这僧撩起便行,也是平生庆快。
著上没底芒鞋,抛下这个皮袋。
茶毗坛上火犹在,延寿堂中人又终。
方言□身浑□□,□□□同一梦中。
这僧撩起便行,也是平生庆快。
著上没底芒鞋,抛下这个皮袋。
茶毗坛上火犹在,延寿堂中人又终。
方言□身浑□□,□□□同一梦中。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探讨了生命与存在的本质。诗人通过“浮生”这一概念,将人生比作短暂而无常的存在,如同岸边的树木和井边的藤蔓,最终都会走向衰败。这种对生命短暂性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无常和空性的哲学思想。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位僧人,他不为世事所累,一旦决定便毅然前行,这种行为体现了对自由和解脱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坦荡与快意。穿上无底的芒鞋,抛弃一切负担,象征着心灵的轻盈与自由,不再被物质世界所束缚。
最后,诗人以“茶毗坛上火犹在,延寿堂中人又终”两句,将生命的消逝与轮回的真理联系起来。茶毗坛上的火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转化,而延寿堂中的人则代表了生命的延续与轮回。这两句诗巧妙地揭示了生命与死亡、存在与消失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无常之中寻求永恒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存在、自由与解脱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宇宙万物流转规律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