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船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
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
将行纷乱苦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舟行:乘船航行。佳士:杰出人才。
峡山:峡谷中的山。
平楚:平原。
治所:官署。
吾徒:我们这类人。
巴子国:古代巴国。
颜何娱:面带何种愉悦。
骏马:比喻勤奋读书。
行且且:不断前行。
方册:书籍。
鲁作鱼:形容书籍众多。
耿不愉:未读的书籍。
近所集:最近的收藏。
游通衢:漫步街头。
通衢:大路。
通衢众所入:街上人群繁多。
文人大约可数者:知名文人。
众所誉:受众人称赞。
刓破无四隅:形容无足轻重。
鲁钝:愚钝。
抱五弦:怀抱琴弦。
客齐不吹竽:比喻无处施展才能。
山林自窜:隐居山林。
锟铻:宝剑名,此处比喻杰出人才。
误见取:被选中。
骐骥:骏马。
参羸驽:劣马。
驰骋斗雄健:才华展现。
不堪长途:难以胜任长路。
凄风腊月:寒冬腊月。
适魏:前往魏国。
强说:勉强表达。
鄙意:浅薄之意。
翻译
舟行在道路中日夜不同,才子遗憾不能长久共处。穿过峡谷后见到平坦的原野,弃船登岸,身心无忧。
想起你在官署有自己的位置,不再像我们这般放纵。
回忆起在巴地初次相见,你江边拜见我,多么愉快。
你求得文章卷轴,阅读不止,如同骏马不停前行。
你说自己好学,年老也不厌倦,书籍多得如鲁国之鱼。
古今书籍遍布天下,但书架上仍有未读的遗憾。
你展示最近的收藏,如同漫步繁华的大街。
大街上人来人往,各种人物混杂,令人感叹。
文人之中能数得上的,大多受众人赞誉。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珍爱?
何况我本愚钝,老矣仍身处群才之间。
入赵地怀抱琴弦,却无处施展,如齐人滥竽充数。
长久隐居山林,如今回顾,众才俊令我惊讶。
没想到会被选中,如同骏马与劣马同行。
将要观看你们的才华展现,我恐怕难以胜任长路。
寒冬腊月,我在荆楚做客,千里迢迢去魏国劳碌。
即将离去,思绪纷乱,勉强表达我的浅薄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答张子立见寄》。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张子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对于学问和文艺的热爱与追求。
诗中的“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共同时光的珍惜。接下来的“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船登岸身无虞”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诗人在“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中暗示了自己对张子的仰慕,以及对于自己过去生活方式的反思。随后的“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则是回忆与张子相聚时的情景,表达了当时的快乐和现在的怀念。
在“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一句中,诗人展示了自己对文学的渴望和追求,如同骏马一般奔走不息。而“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则表达了即使年事已高,也依然热爱学习,不愿意放弃。
接下来,“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广博学问的自信和满足。而“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则是展示自己最近文学创作的丰富和流畅。
在“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一句中,诗人批评了当时文坛上的浮华与庸俗现象。紧接着,“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表达了对真正文人的识别和评价。
随后的“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则是诗人对于其他名利的淡然态度。而“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则强调了自己虽然年迈,但仍旧保持着学问上的执着。
在“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一句中,诗人以琴瑟自娱的形象,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和个人修养。紧接着,“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则是描绘了一种隐居山林、超脱尘世的情景。
最后几句“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自己的自谦。而“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则是写出了旅途中的辛苦和怀念故土的情绪。全诗以“将行纷乱苦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结束,表达了即将踏上旅程的不安和内心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友情、学问、艺术以及个人修养等多方面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