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湍惊九秋后,波急五更初全文

湍惊九秋后,波急五更初

出处:《天津水声
宋 · 邵雍
洛水近吾庐,潺湲到枕虚。
湍惊九秋后,波急五更初
细为轻风背,豪因骤雨馀。
幽人有兹乐,何必待笙竽。

拼音版原文

luòshuǐjìnchányuándàozhěn

tuānjīngjiǔqiūhòugèngchū

wèiqīngfēngbèiháoyīnzhòu

yōurényǒudàishēng

注释

洛水:洛河,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吾庐:我的房子,指诗人的居所。
潺湲:水流声,形容水缓缓流动。
枕虚:枕边空寂,形容夜晚的宁静。
湍惊:水流湍急,令人惊讶。
九秋:秋季的第九个月,泛指深秋。
五更初:黎明前的五更时分。
细为:细腻地成为。
轻风背:轻风吹拂水面。
豪因:豪放源自于。
骤雨馀:骤雨过后。
幽人:隐士,指诗人自己或向往隐逸生活的人。
兹乐:这种乐趣。
笙竽:笙和竽,古代的两种乐器。

翻译

洛水靠近我的房子,流水声一直响到我枕边。
湍急的水流在秋天之后更加惊人,清晨五更时分波涛汹涌。
微风轻轻吹过水面,豪放的气势源于骤雨过后。
隐士在这里享受这样的乐趣,何需等待笙笛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天津水声》,描绘了洛水潺潺流过诗人家园的情景。首句“洛水近吾庐”点出诗人居住之地与洛水的亲近关系,次句“潺湲到枕虚”则写出流水声清晰入耳,仿佛直达梦境。接下来,“湍惊九秋后”描绘了河水在秋季湍急的景象,而“波急五更初”则进一步渲染了深夜水声的强烈冲击力。

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水声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展现出水势的变化和节奏感。他写到水流轻柔地随风摇曳,又在骤雨过后显得更为豪放。最后两句“幽人有兹乐,何必待笙竽”,表达了诗人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然之乐的心境,认为这样的生活乐趣无需外在的音乐相伴,自得其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洛水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