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馀山色全文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馀山色

出处:《送渊师归径山
宋 · 苏轼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馀山色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
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
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
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

拼音版原文

chángwèijìngshānzhìjīnshīshān

shīzhùshānsānshíniánmiàoyìngshān

chéngliùyuèshuǐyúnzhēngfēiwénměngjiéhuāyīng

xiànshīfāngzhàngbīngxuělěnglángāodòngchángmíngdēng

shānzhōngrénzhīzhìzhēngláiwènxùnjīn

wèiyánbǎishìrénliǎngyǎnyóunéngshū

jìngshānxiàwén

jiùshīyúnwènlóngshuǐguīyǎnkànxiāocánnián

翻译

我曾经是径山的游子,至今笔下仍留有山色的痕迹。
师父在此山居住了三十年,他的妙语定然深得山之精髓。
六月溪城水汽蒸腾,飞蚊疾如花鹰般迅猛。
我羡慕师父方丈室内的清凉,那盏兰膏灯永不熄灭,永远明亮。
山中的老朋友知道我来访,争相询问我如今如何。
他们告诉我,无论世事如何不如意,我双眼依然能写出工整的小字。

注释

我昔:我曾经。
尝:曾经。
径山客:径山的游子。
诗笔:笔下。
馀:遗留。
山色:山的痕迹。
师住:师父居住。
三十年:三十年。
山骨:山之精髓。
溪城:溪边的城市。
水云蒸:水汽蒸腾。
飞蚊:飞速的蚊子。
花鹰:像花鹰一样迅猛。
方丈:僧人的居所。
冰雪冷:清凉如冰雪。
兰膏:珍贵的油膏。
长明灯:永不熄灭的灯。
故人:老朋友。
知我至:知道我来访。
问讯:询问。
今何似:如今怎么样。
百事不如人:万事不如别人。
两眼:双眼。
书细字:写出小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所作,题为《送渊师归径山》。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渊明禅师归隐山林的惜别之情和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慨。

首句“我昔尝为径山客”直接点出诗人曾在径山居住过,故土难忘。接下来的“至今诗笔馀山色”则透露了诗人的心中仍旧携带着那份山林之美,这种情感通过他的诗歌得以传达。

第三句“师住此山三十年”表明渊明禅师在这座山上已经修行了三十载,时间的积淀让人更加珍惜这份缘分。紧接着“妙语应须得山骨”则是对渊明禅师深厚佛法造诣和内涵的赞叹,认为他所获得的是山中精髓。

“溪城六月水云蒸”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而“飞蚊猛捷如花鹰”则展示了一种生命力旺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表达了对渊明禅师清心寡欲、内心宁静的赞赏,同时也暗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和不染尘埃。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则是诗人希望山中的旧友们知道他此行的到来,并且渴望得到他们对自己变化的一番询问。

最后两句“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尽管岁月流逝,但他的心志和创作热情依旧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