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拙句彻名流,勾引春风入笔头
出处:《右司周炳仲亦用韵并和以谢之》
宋 · 李曾伯
谁将拙句彻名流,勾引春风入笔头。
廊庙喜登端士用,田园盍为故人谋。
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
细雨挑灯成朗诵,剧谈如共峡江舟。
廊庙喜登端士用,田园盍为故人谋。
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
细雨挑灯成朗诵,剧谈如共峡江舟。
注释
拙句:谦称自己的诗作不够精妙。彻名流:流传至知名人士之中。
廊庙:朝廷或官署。
端士:德行端正的官员。
故人:老朋友。
淮事:淮河流域的往事。
海棠:一种花卉,此处可能象征春天或某地。
蜀游:在蜀地的游历。
细雨挑灯:在雨夜中点燃灯火。
剧谈:深入热烈的交谈。
峡江舟:形容江上的狭长船只。
翻译
谁会把我的粗陋诗篇传播到名流之间,让春风也随着笔尖流淌。在朝廷中我欣喜能被贤良之士接纳,对于田园生活,也该为老朋友谋划一番。
曾在芳草之外追忆淮河往事,此刻又在海棠花旁怀念蜀地游历。
在细雨中独自挑灯诵读,仿佛与友人在峡谷江舟上热烈交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通过其艺术独到的构思与笔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开篇“谁将拙句彻名流,勾引春风入笔头”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流传后世,并能捕捉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使之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不仅显示了诗人的自信,更透露出他对文学艺术追求的执着。
接着“廊庙喜登端士用,田园盍为故人谋”则描绘了一种学子考取功名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诗人通过对比官宦与田园两种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平凡而安逸生活的向往。
“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这两句则充满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缅怀。诗人在芳草丛中回想起过去与淮水相关的一段往事,同时也在海棠花下追忆起曾经的蜀地之行。这两处描写,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情感联结,勾勒出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世界。
最后,“细雨挑灯成朗诵,剧谈如共峡江舟”则是一幅生动的书房生活图景。诗人在细雨绵绵中挑灯夜读,声调悠扬,宛若与人对话。而“剧谈如共峡江舟”则是将激烈的讨论比喻为同乘一船的峡江之旅,形象地表达了交流思想时的紧张与兴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情感和书房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文学艺术的高超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