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刹以百数,息民殄千殃
出处:《次韵三弟学士题七宝英师壁》
宋 · 苏颂
岩居得幽胜,俗累无忧伤。
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宵眠一毡蒲,昼食几稻粱。
净众集善缘,勇猛能自强。
瑞相严中楹,梵夹罗四旁。
轩窗据苍崖,松竹围重冈。
不杂人世喧,更觉禅味长。
我尝命宾友,间或携肴觞。
中休憩丈室,远览登上方。
念昔保城堑,屹然壮金汤。
列刹以百数,息民殄千殃。
爰居尽乐土,利用无缺斨。
遂使吴会俗,长为礼义乡。
何独竺乾域,宝山亦清凉。
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宵眠一毡蒲,昼食几稻粱。
净众集善缘,勇猛能自强。
瑞相严中楹,梵夹罗四旁。
轩窗据苍崖,松竹围重冈。
不杂人世喧,更觉禅味长。
我尝命宾友,间或携肴觞。
中休憩丈室,远览登上方。
念昔保城堑,屹然壮金汤。
列刹以百数,息民殄千殃。
爰居尽乐土,利用无缺斨。
遂使吴会俗,长为礼义乡。
何独竺乾域,宝山亦清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次韵三弟学士题七宝英师壁》。诗中描绘了岩居修行的僧人生活,展现了其清幽宁静的环境和修行者的简朴生活。诗人赞美了僧人远离尘世喧嚣,专心修行,聚集善缘,自我强化的精神风貌。寺庙建筑庄重,四周环绕着松竹,增添了禅意。诗人还提及了寺庙过去的辉煌历史,曾经保境安民,使得当地成为礼仪之地。最后,诗人将此地与佛国印度相比,都强调了其清净与祥和。整首诗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法教化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