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青山,酌酒聊一醉
三生去来今,惟独变名字。
泊舟姑熟溪,风月不如意。
举头望青山,酌酒聊一醉。
汉宫三十六,当时各自贵。
昭阳与华清,究竟谁为愧。
奴辈不自省,脱靴更谁避。
而令弃贤材,孤负青云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对李白的祠堂所作的题咏。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句“旧闻谪仙人”,开篇即点出李白的特殊身份——谪仙人,暗示其非凡的才华和命运的波折。接着,“多以我为似”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与李白相似的情感,流露出对李白的深深认同感。
“三生去来今,惟独变名字”这一联,运用了佛教中的“三生”概念,寓意人生的轮回与变化,强调了李白名字的改变,并非其本质的改变,暗含着对李白独特人格的赞美。
“泊舟姑熟溪,风月不如意”描绘了诗人想象中李白在姑熟溪边停泊时的情景,风月虽美,却难以慰藉内心的不快,隐含了对李白遭遇的同情。
“举头望青山,酌酒聊一醉”则展现了李白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通过饮酒来排解忧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李白坚韧不拔精神的钦佩。
“汉宫三十六,当时各自贵”这一联,将李白与历史上众多的帝王将相进行对比,强调了李白虽身处乱世,但其才华依然出众,与那些权贵相比毫不逊色。
“昭阳与华清,究竟谁为愧”进一步深化了对比,将李白与历史上著名的宫殿昭阳殿和华清宫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李白不为权势所动,坚持自我追求的赞赏。
“奴辈不自省,脱靴更谁避”这一联,通过讽刺那些不自省的权贵,进一步凸显了李白的高尚品质,他不畏权贵,敢于脱靴行礼,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高洁情操。
最后,“而令弃贤材,孤负青云器”表达了对李白才华被埋没的惋惜,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施展的愿望,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普遍的自我期许和时代背景下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生平的回顾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李白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