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拈书籍向人卖,归买田园供荷锄
出处:《饯陈随隐归临川》
宋 · 吴大有
我昔见君方成童,长吉才华惊钜公。
人间科第不屑就,直使声名闻九重。
乃翁引上凝华殿,子虚不待他人荐。
入直来来凡几年,天上奇书尽曾见。
翩然归去大江西,二疏父子还相随。
故乡分得云水地,却喜不爽渔樵期。
春雨骑牛对烟草,何如振衣随龙五云表。
秋霜黄独煨地炉,何如驼峰犀箸食天厨。
林间拾叶抄诗句,何如宫妃捧砚挥毫处。
溪边照影著荷衣,何如龙门应制夺锦时。
钧天梦断难回顾,浩然合在山中住。
金石台前伴白云,六年不踏西湖路。
今日重来发长吁,忍看清平破草庐。
尽拈书籍向人卖,归买田园供荷锄。
乃翁八十齿发落,倚门待儿斜日薄。
孤山梅花带不归,却唤扁舟载童鹤。
人间科第不屑就,直使声名闻九重。
乃翁引上凝华殿,子虚不待他人荐。
入直来来凡几年,天上奇书尽曾见。
翩然归去大江西,二疏父子还相随。
故乡分得云水地,却喜不爽渔樵期。
春雨骑牛对烟草,何如振衣随龙五云表。
秋霜黄独煨地炉,何如驼峰犀箸食天厨。
林间拾叶抄诗句,何如宫妃捧砚挥毫处。
溪边照影著荷衣,何如龙门应制夺锦时。
钧天梦断难回顾,浩然合在山中住。
金石台前伴白云,六年不踏西湖路。
今日重来发长吁,忍看清平破草庐。
尽拈书籍向人卖,归买田园供荷锄。
乃翁八十齿发落,倚门待儿斜日薄。
孤山梅花带不归,却唤扁舟载童鹤。
注释
成童:指少年时期。长吉:李贺的字。
科第:科举考试。
九重:指皇宫。
凝华殿:宫殿名。
子虚:虚构的人物。
入直:入宫当值。
大江:长江。
二疏:指汉代疏广、疏受父子。
云水地:指隐居之处。
渔樵期:渔夫樵夫的生活。
春雨骑牛:春天的田园生活。
振衣:整理衣裳,比喻超脱尘世。
龙门应制:科举考试中的应试诗文。
钧天:神话中的天宫。
浩然:形容心境开阔。
扁舟:小船。
翻译
我当年见到你还是少年,李贺的才情令大人惊叹。你对科举不屑一顾,名声直达朝廷高层。
你的父亲带你进入凝华殿,子虚无需他人推荐。
你在宫中任职多年,见过无数奇异的书籍。
你潇洒离去,与二疏父子一同归隐江西。
你分得山水之地,满足于渔樵生活。
春雨中骑牛赏烟霞,不如身披彩衣随仙人。
秋霜下品黄独煮炉,不如享用驼峰犀箸的美食。
在林中捡叶抄写诗句,不及宫妃研墨挥毫。
溪边照影着荷衣,不及应制诗文夺魁。
梦回仙境难以回头,你应自在山中居住。
陪伴白云于金石台,六年未踏西湖之路。
今日重游,不禁长叹,目睹破败的草庐。
你尽售书籍换钱,只为买田归耕。
你的老父年迈,倚门盼你归来,夕阳西下。
梅花满枝未能带回,只能唤舟载你和鹤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大有所作,名为《饯陈随隐归临川》。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才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描述了朋友在朝廷中的迅速升迁和声名远扬。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自己退隐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诗人通过“翩然归去大江西”一句,表达了朋友归隐后的平静与自在。"二疏父子还相随"则是说他们父子二人仍旧如昔日般地并肩前行。"故乡分得云水地,却喜不爽渔樵期"中,“渔樵”指的是古时隐逸的生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生活场景,如春天骑牛在烟草间、秋天独自煨地炉等,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林间拾叶抄诗句"和"溪边照影著荷衣"则是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描绘。
"钧天梦断难回顾"一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无法重回的无奈。而“浩然合在山中住”则是诗人选择了与大自然为伴,在山中安顿下来。"金石台前伴白云"和"六年不踏西湖路",则是描述诗人长期隐居,不再涉足尘世的场所。
最后几句“今日重来发长吁”表达了诗人在重返旧地时的感慨,而“忍看清平破草庐”则是在说看到昔日美好事物已不复存在,内心的痛惜。"尽拈书籍向人卖"和"归买田园供荷锄",则是诗人的生活变迁,他将自己的书籍变卖,以此来维持自己隐居的田园生活。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也透露着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沧桑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