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昔我曲江观恐涛,越山不及吴山高全文

昔我曲江观恐涛,越山不及吴山高

元 · 凌云翰
昔我曲江观恐涛,越山不及吴山高
如何古有任公子,一钓乃能连共鳌。
我今杖藜寻翠麓,地有白云人不俗。
丹房火冷碧窗虚,夜半秋声撼林竹。
踏歌连臂下仙坛,目断西山吴彩鸾。
桂花飞帘作香雪,转首便觉秋阑珊。
人生欢乐难再得,始信光阴如遇客。
陶令空披漉酒巾,谢公谩著登山屐。
庵前堵墙如白虹,洞门不掩来江风。
分师半席师已许,经筵蜡烛摇秋红。
郊何为寒岛何瘦,新雨能来宁论旧。
今宵烂熳得好晴,知是何人补天漏。
少壮而老理则常,胡能不死凋三光。
放麑西巴诚不忍,歌凤接舆无乃狂。
兹游可继五君咏,祀事同陪匪乘兴。
中庭坐待明月来,树影团团一时并。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包山玩月次睢宗吉韵》描绘了诗人月下游历包山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首句“昔我曲江观恐涛”回忆起往昔在曲江观涛的经历,与眼前吴山之高形成对比。接着,诗人以任公子的典故,感叹自然之大和个人之力的渺小。

“我今杖藜寻翠麓,地有白云人不俗”写诗人如今漫步山间,遇见清雅之地和高洁之人,营造出宁静脱俗的氛围。“丹房火冷碧窗虚,夜半秋声撼林竹”则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秋声,烘托出月夜的神秘与深沉。

“踏歌连臂下仙坛,目断西山吴彩鸾”描绘了月夜中的欢歌笑语和对远方美景的向往。“桂花飞帘作香雪,转首便觉秋阑珊”运用比喻,写出月色之美和时光的流转。

后半部分,诗人感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引用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典故,表达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接着,诗人赞美包山景色之美,以及与友人共赏月色的欢乐。结尾处,诗人以“中庭坐待明月来,树影团团一时并”收束,表达了对月夜静谧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乐,又寓含人生哲理,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闲适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