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
出处:《秋居杂咏 其九》
宋 · 李弥逊
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
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
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
枯鱼泳微澜,悴菊饮晞露。
欣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
安得三径馀,诛茅种瓜芋。
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
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
枯鱼泳微澜,悴菊饮晞露。
欣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
安得三径馀,诛茅种瓜芋。
注释
公园:指城市或私人园林。陟:登高。
浮阴:浮动的阴凉。
收:消失。
晴沙:晴天的沙滩。
胜步:更适合散步。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拐杖。
童稚:儿童。
枯鱼:干涸或衰老的鱼。
微澜:小波纹。
悴菊:憔悴的菊花。
晞露:清晨的露水。
欣物:欣赏万物。
轩虑:深沉的思考。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
诛茅:砍除茅草。
种瓜芋:种植瓜和芋头,象征田园生活。
翻译
公园占地十多亩,每日登山也成乐趣。阴影尚未完全消散,晴朗的沙滩已经适宜漫步。
我们拄着藜杖一起行走,孩子们穿着各式衣服跟随。
枯萎的鱼在微微荡漾的水波中游动,憔悴的菊花喝着清晨的露水。
欣赏万物各有其时,心中感触不禁引发深思。
如何能有三径之外的闲地,砍除杂草种植瓜果蔬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公园生活图景。开篇“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环境的享受与喜爱。“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则是说尽管天空中还有浮动的云层,但已经足以让人在晴朗的沙地上行走。
“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一句,通过老人持藜草作手杖,与孩子们一同散步的情景,展示了年龄跨度的人们共同享受自然美好的画面。紧接着,“枯鱼泳微澜,悴菊饮晞露”描绘了即使是干涸的鱼也在细小的波纹中游动,而凋谢的菊花也在吸收着露水,这些生灵都在各自的小世界里找到活力。
“欣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各得其所、随季节变化而感到的欣赏之情和偶尔的沉思。最后,“安得三径馀,诛茅种瓜芋”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拥有几亩自己的田地,以便种植瓜果蔬菜,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安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