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出处:《戏题画山水图歌》
唐 ·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崙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崙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注释
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
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
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巴陵:郡名。
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
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
赤岸:地名。
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
赤:一作“南”。
浦溆:岸边。
亚:通“压”,俯偃低垂。
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
论:一作“行”,一作“千”。
并州:地名。
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翻译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戏题画山水图歌》。从诗中可以看出,杜甫不仅在赞美画家的技艺,还在表达自己对于艺术创作自由与独立性的追求。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这两句描绘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从容和专注,不受外界干扰,只有当作品到了满意的程度,才肯留下真迹。这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家独立性和自主创作的尊重。
“壮哉昆崙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这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作品,悬挂在宽敞明亮的厅堂中。这不仅是对画家的赞美,也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观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热爱。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这段描述了一个广阔而神秘的山水世界,其中包含了地理位置、壮丽的景色以及超自然元素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想。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这里通过描写船夫和渔人的活动,以及强劲的山风,增添了画面动态和生机。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诗人赞美画家的技艺,不仅在于近景的刻画,更在于对远景的把握,这种能力是难以衡量的,需要用更宏大的视角来评估。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画家技艺的一种比喻,通过将画家的笔触比作快 剪刀,强调了艺术创作的迅速和准确,以及作品中对空间感知的捕捉。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的文学才华,还透露出他对于山水画艺术极高的评价以及个人情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