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虎斗兮伤血肉,羊不缚兮犬不束
出处:《觳觫行》
明 · 苏仲
觳觫更觳觫,牛可杀兮人可戮。
两虎斗兮伤血肉,羊不缚兮犬不束。
蛟磨牙兮蛇吐毒,兴云捲雾两翻覆。
各逞凶兮山鬼哭,嗟哉何如兮我心曲。
我欲为龙点目,人皆为蛇添足。
狐助虐兮豺助酷,呼朋引类兮相连属。
势成吞象兮象局促,我谓象兮且潜伏。
呜呼,白日青天兮照我腹,地可叩兮天可告,水回流兮山转轴。
两虎斗兮伤血肉,羊不缚兮犬不束。
蛟磨牙兮蛇吐毒,兴云捲雾两翻覆。
各逞凶兮山鬼哭,嗟哉何如兮我心曲。
我欲为龙点目,人皆为蛇添足。
狐助虐兮豺助酷,呼朋引类兮相连属。
势成吞象兮象局促,我谓象兮且潜伏。
呜呼,白日青天兮照我腹,地可叩兮天可告,水回流兮山转轴。
鉴赏
这首诗名为《觳觫行》,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充满血腥与残酷的画面,通过动物的象征意义,隐喻了社会中的不公与暴行。
诗开篇以“觳觫更觳觫,牛可杀兮人可戮”起笔,将牛与人的生命置于同一层面上,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暴力行为的批判。接着,“两虎斗兮伤血肉,羊不缚兮犬不束”进一步渲染了冲突与暴力的场景,强调了弱者的无助与牺牲。
随后,“蛟磨牙兮蛇吐毒,兴云捲雾两翻覆”运用自然界的形象,比喻邪恶势力的狡猾与破坏性,同时也暗示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接下来的“各逞凶兮山鬼哭,嗟哉何如兮我心曲”表达了对这种残酷现实的哀叹和内心的痛苦。
“我欲为龙点目,人皆为蛇添足”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成为正义的象征,但周围的人却在助纣为虐的愿望,揭示了个体在群体暴力面前的无力感。
“狐助虐兮豺助酷,呼朋引类兮相连属”则揭露了邪恶势力的组织性和广泛性,强调了它们如何通过结盟扩大影响,加剧社会的混乱与不公。
“势成吞象兮象局促,我谓象兮且潜伏”通过大象的形象,象征着被压迫者面对强大敌对势力时的困境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他们需要寻找时机,采取行动。
最后,“呜呼,白日青天兮照我腹,地可叩兮天可告,水回流兮山转轴”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正义的渴望,以及对改变现状的决心。他相信,尽管当前的环境黑暗而压抑,但总有希望之光能够穿透迷雾,带来变革。
整首诗以强烈的对比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暴力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