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参素问心无病,勤剔青灯眼未昏
出处:《次韵权季玉枕上偶成》
宋末元初 · 方回
迩日屡闻亲药鼎,客怀沈郁与谁论。
细参素问心无病,勤剔青灯眼未昏。
九折政思为孝子,七襄未用乞天孙。
察君诗味如枯淡,中有无穷古意存。
细参素问心无病,勤剔青灯眼未昏。
九折政思为孝子,七襄未用乞天孙。
察君诗味如枯淡,中有无穷古意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迩日:近来。屡闻:多次听到。
亲药鼎:亲自煮药。
沈郁:深沉抑郁。
与谁论:与何人诉说。
素问:《黄帝内经》。
心无病:内心无病痛。
勤剔:勤于挑灯。
眼未昏:视力未衰。
九折:形容曲折困难。
政思:正思虑。
孝子:孝顺的儿子。
七襄:古代称女子纺织时停针休息,这里比喻困苦。
乞天孙:向织女求助。
察君:看你的。
诗味:诗歌韵味。
枯淡:平淡无华。
无穷古意:深远的古意。
翻译
最近常听你谈论药炉之事,心中的愁绪沉郁,能和谁倾诉呢?仔细研读《黄帝内经》,虽然内心并无疾病,但挑灯夜读,眼神依旧明亮。
即使身处艰难,我也想着要像孝子一样尽责,未曾向命运祈求任何帮助。
我品味你的诗,看似平淡无奇,却深藏着无尽的古朴意蕴。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次韵权季玉枕上偶成》。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切。
"迩日屡闻亲药鼎,客怀沈郁与谁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近日频繁听到亲朋好友用药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思念,但却无处倾诉,只能将这些情感藏在心里。
"细参素问心无病,勤剔青灯眼未昏。" 这两句诗表明尽管诗人细心探询身心状况,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状态,并且不懈怠地努力工作,眼睛也没有因为年迈而昏花,但这些都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九折政思为孝子,七襄未用乞天孙。"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孝子和求子的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后代的渴望,但这些愿望尚未实现。
"察君诗味如枯淡,中有无穷古意存。"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诗歌风格进行评价,认为其诗歌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蕴含着深远而又不尽的古典韵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和对朋友生活的关注,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世中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家庭美好愿望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古典文化传承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