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伶俐衲子,天有愚懵仙人
出处:《释老六言十首 其九》
宋 · 刘克庄
慧灯回照觉性,灵丹难活肉身。
世无伶俐衲子,天有愚懵仙人。
世无伶俐衲子,天有愚懵仙人。
注释
慧灯:比喻智慧的光芒或启示。觉性:觉醒的本性,佛教中指人的真我或佛性。
灵丹: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这里象征着超凡的力量。
肉身:凡人的身体。
伶俐:聪明伶俐。
衲子:僧侣,出家人。
愚懵:愚钝懵懂,形容不世俗、超脱。
仙人:超凡脱俗的人,常指修道成仙的人。
翻译
智慧之光照亮了觉悟的本质,即使是神奇的灵丹也无法使凡胎复活。世间没有聪明伶俐的僧侣,但天上有懵懂却超脱的仙人。
鉴赏
此诗为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释老六言十首(其九)》。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禅宗和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内在情感的抒发。
“慧灯回照觉性”,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教修行中“明心见性”的追求,通过智慧之光的内省来达到对自我本质的认识。这里的“慧灯”象征着智慧和启示,“回照”则是对内在真理的洞察。
“灵丹难活肉身”,这句话反映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理念,而“灵丹”指的是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然而,诗人通过“难活肉身”表达了一种对于物质形体永恒性的怀疑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世无伶俐衲子,天有愚懵仙人。”则是对现实世界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感慨。“伶俐”意指聪明、机敏,而“衲子”通常指的是出家修行之人,即和尚。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世间缺乏真正智慧之人的感叹。
最后,“天有愚懵仙人”,则是对那些虽然被誉为仙人却仍显得愚钝无知的存在的描绘。这两句结合起来,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世俗智慧与精神追求之间差距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佛道修行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世界与精神追求之间矛盾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