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
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
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我行洞庭野,歘得文翁肆。
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
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
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讲堂非曩搆,大屋加涂塈。
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
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
耳闻读书声,杀伐灾髣髴。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
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
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对古代圣贤及学术传承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期许。诗中通过对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希望恢复先贤文化、推动学术发展的愿景。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礼器的废弃和儒林学术的颓败感到悲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士子流离失所的现实。
“我行洞庭野,歘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心灵的慰藉,同时也隐含着对学术传承的渴望。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周代礼制和不放弃孔子的学说(即儒家思想)的期许,以及对培养优秀人才的期待。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衡山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予高度评价,并且认为这里是推动和恢复大义之地。
“讲堂非曩搆,大屋加涂塈。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这几句具体描绘了新学堂的建筑规模和环境布局,显示出诗人对于教育场所的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认为不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有静谧的学习环境,就能有效地压抑战争之气,培养人才。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耳闻读书声,杀伐灾髣髴。” 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学堂周围的具体景象和学习氛围,体现出诗人对于教育活动本身的重视。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希望通过恢复和发展学术来改变现状、融合各种文化的愿景。
“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对诗文创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同时也警示自己以及后人要谨慎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不可轻易遗忘。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的深厚文化功底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与学术发展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