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方坐石,把钓又登舟
出处:《十月晦日作》
宋 · 陆游
藤疏不覆架,桐落欲平沟。
闰岁风霜晚,衰年日月遒。
观书方坐石,把钓又登舟。
不是无羁束,闲人得自由。
闰岁风霜晚,衰年日月遒。
观书方坐石,把钓又登舟。
不是无羁束,闲人得自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藤疏:稀疏的藤蔓。覆架:覆盖架子。
桐落:梧桐落叶。
平沟:填满沟壑。
闰岁:闰年的意思,指比平常多出的一年。
风霜晚:寒霜来得晚。
衰年:垂暮之年。
日月遒:日子紧迫。
观书:看书。
坐石:坐在石头上。
把钓:持钓鱼竿。
登舟:登上船。
无羁束:没有束缚。
闲人:闲适之人。
得自由:享受到自由。
翻译
藤蔓稀疏,无法覆盖整个架子,梧桐落叶堆积,几乎填满了沟壑。闰年的寒霜来得更晚,我这个垂暮之年的日子仿佛更加紧迫。
我坐在石头上看书,又拿起鱼竿去划船。
这并非我没有束缚,而是作为一个闲人,我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十月晦日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和个人心境。首句“藤疏不覆架”写出了藤蔓稀疏,无法完全遮盖住架子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物候的萧瑟。次句“桐落欲平沟”进一步描绘了梧桐树叶凋零,堆积在沟壑边的情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闰岁风霜晚”点明了这一年是闰年,因此风霜来得更早,日短夜长,给人以时光紧迫之感。“衰年日月遒”表达了诗人步入老年的感慨,觉得岁月匆匆,光阴不再。接下来,“观书方坐石”描述了诗人坐在石头上读书,展现了他虽年迈仍保持学习的习惯。“把钓又登舟”则展示了他闲暇时垂钓的乐趣,乘舟出行,享受片刻的宁静。
最后两句“不是无羁束,闲人得自由”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面上看似闲适,实则寓含了对生活的深深感慨。他并非真正无所拘束,而是通过闲适的生活方式,寻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