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从樊口迁京口,遥别沙头下石头
出处:《上明州太守荼子俊》
元末明初 · 丁鹤年
汉江东抱楚山流,先垄犹馀土一抔。
庙冷桐乡耆旧逝,田荒栗里子孙愁。
兵戈隔梦三千里,霜露伤心二十秋。
荒隧天寒乌鸟下,空林日落白狐游。
碑焚断石经时变,碗出遗金有夜偷。
过客尚知来下马,仙人谁复指眠牛。
拟从樊口迁京口,遥别沙头下石头。
高士束刍思致奠,故人惠麦久维舟。
已知多病垂垂老,敢为长贫故故留。
为政幸逢宗正恕,申情当念子平忧。
劬劳罔报生何益,存殁沾恩死必酬。
愿及清明三月节,一盂麦饭洒松楸。
庙冷桐乡耆旧逝,田荒栗里子孙愁。
兵戈隔梦三千里,霜露伤心二十秋。
荒隧天寒乌鸟下,空林日落白狐游。
碑焚断石经时变,碗出遗金有夜偷。
过客尚知来下马,仙人谁复指眠牛。
拟从樊口迁京口,遥别沙头下石头。
高士束刍思致奠,故人惠麦久维舟。
已知多病垂垂老,敢为长贫故故留。
为政幸逢宗正恕,申情当念子平忧。
劬劳罔报生何益,存殁沾恩死必酬。
愿及清明三月节,一盂麦饭洒松楸。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为明州太守荼子俊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之情。首联以汉江环绕楚山的壮丽景色起笔,引出对逝者的追忆,"先垄犹馀土一抔"暗示了友人的离世。接下来的颔联通过"庙冷"、"田荒"描绘了祠堂的荒凉和故乡的衰败,寄托了诗人对子俊身后子孙的忧虑。
颈联写战争阻隔了人们的思念,时空跨度大,"霜露伤心二十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想象乌鸟栖息在荒寒的墓道,白狐在空林中游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中间两联通过"碑焚"、"遗金夜偷"等细节,揭示了世事变迁和人心不古。
尾联诗人表达了对子俊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在他生前关心的地方继续他的事业,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身后哀荣的期盼。最后,诗人许诺清明时节会带着麦饭祭奠,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和承诺。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故去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