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感忆,又哀音变徵,长歌悽断
出处:《八音谐》
清末近现代初 · 汪东
阴雨乍晴初,重想消閒地,来过幽馆。
俊侣坐联膝,讶嚣声尘满。
弦语劲处偏柔,似弄舌、黄鹂花外转。
正感忆,又哀音变徵,长歌悽断。
小说流传乱事真,任赵宋三国,做成新爨。
村社走盲翁,骂中郎谁管。
是非从古无凭,但记著、放翁词案。
睡眼已朦胧,自笑我,心情倦。
俊侣坐联膝,讶嚣声尘满。
弦语劲处偏柔,似弄舌、黄鹂花外转。
正感忆,又哀音变徵,长歌悽断。
小说流传乱事真,任赵宋三国,做成新爨。
村社走盲翁,骂中郎谁管。
是非从古无凭,但记著、放翁词案。
睡眼已朦胧,自笑我,心情倦。
鉴赏
这首诗名为《八音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汪东所作。诗中描绘了雨后初晴时分,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宁静之地的闲适时光,来到一处幽深的馆舍。与好友围坐畅谈,原本清静却被外界喧嚣打破,琴弦上的音乐时而刚劲有力,时而婉转如黄鹂鸟鸣于花丛之外,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意境。
接着,诗人感叹历史小说中的纷扰之事,提及赵宋时期三国故事的改编,暗示着世事变迁。乡村里的老翁对小说中的内容发表意见,尽管无人理会,诗人却对此表示关注。他认识到是非难辨,唯有像陆游那样留下诗词,成为历史的记忆。最后,诗人以朦胧睡眼中自我解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因心境疲惫而产生的倦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个人情绪的微妙变化,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