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
明 · 陈琏
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
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
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
喜对紫金山咫尺,五云缭绕护蓬莱。
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
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
喜对紫金山咫尺,五云缭绕护蓬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陈琏陪同多位贵族及官员在雨花台登高赏景的情景。雨花台位于京城北部,是诗人常去登高的地方。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雨花台的自然美景。
首联“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点明地点与传统习俗,雨花台作为登高之地,年复一年,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场所。
颔联“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场景:在松树下煮茶,石鼎为器,竹林旁举杯饮酒,琼杯盛满美酒。这一细节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颈联“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以“塞鸿”(北方飞来的鸿雁)和“篱菊”(篱笆边的菊花)作为意象,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鸿雁南归,菊花盛开,共同迎接秋天的到来,寓意着时光流转中的美好与希望。
尾联“喜对紫金山咫尺,五云缭绕护蓬莱”,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紫金山近在咫尺,五彩祥云环绕,仿佛守护着仙境蓬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在雨花台登高赏景时的悠闲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