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顿跨龙脊,不觉烟岚昏
出处:《赭山》
清 · 嵇曾筠
沧江括地维,瀛海包天根。
赭山驾长虹,校与他山尊。
秦王昔驱石,一一皆东奔。
鞭此不为动,骨立余殷痕。
祇今数千年,独喜岿然存。
潮汐靡不由,终古相吐吞。
伊余董蔬导,出入宜穷源。
拿舟涉洪波,周历惊心魂。
幸使井里安,夷险非所论。
努力凌绝顶,列宿高可扪。
大江自西来,潮势互飞翻。
坡陀触潆洄,水石声相喧。
于兹悟治理,扼要先蛟门。
登顿跨龙脊,不觉烟岚昏。
赭山驾长虹,校与他山尊。
秦王昔驱石,一一皆东奔。
鞭此不为动,骨立余殷痕。
祇今数千年,独喜岿然存。
潮汐靡不由,终古相吐吞。
伊余董蔬导,出入宜穷源。
拿舟涉洪波,周历惊心魂。
幸使井里安,夷险非所论。
努力凌绝顶,列宿高可扪。
大江自西来,潮势互飞翻。
坡陀触潆洄,水石声相喧。
于兹悟治理,扼要先蛟门。
登顿跨龙脊,不觉烟岚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赭山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力量和历史沧桑的感慨。首句"沧江括地维,瀛海包天根"展现了山川的宏大背景,暗示赭山在天地间的重要地位。"赭山驾长虹,校与他山尊"进一步强调了赭山的威严,如同彩虹般跨越江河,超越其他山峰。
诗人提及秦王驱石的历史典故,暗指赭山的稳固,即使历经岁月变迁,仍屹立不倒,"骨立余殷痕"描绘出山体的坚韧与历史痕迹。接下来,诗人感叹时间流转,赭山依然矗立,潮汐涨落,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探索精神,决心深入探究自然之源,"拿舟涉洪波,周历惊心魂"描述了乘舟游览的艰辛与激动。他认为,人们应关注民生安稳,而非仅限于地理上的艰险。最后,诗人登临山顶,视野开阔,感受到江潮的壮观,并从中领悟到治国理政的道理,认识到扼守要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赭山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