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物色催诗兴,未信天于我辈悭
出处:《和钱申伯游东山圣泉》
宋 · 李弥逊
偶脱尘中一梦阑,欲穷幽事遍寻山。
静怜人境鸡虫扰,老惬僧窗枕簟闲。
十里秋香随屐齿,四更山月上帘颜。
登临物色催诗兴,未信天于我辈悭。
静怜人境鸡虫扰,老惬僧窗枕簟闲。
十里秋香随屐齿,四更山月上帘颜。
登临物色催诗兴,未信天于我辈悭。
注释
尘中:世俗之中。梦阑:梦醒。
幽事:隐秘的事情。
遍寻山:遍游各座山峰。
静怜:静静欣赏。
人境:人间。
鸡虫扰:鸡鸣虫叫的嘈杂。
僧窗:僧舍窗户。
枕簟闲:闲适的竹席。
秋香:秋天的花香。
屐齿:木屐的齿痕。
帘颜:窗帘上的月影。
登临:登山游览。
物色:景色。
诗兴:作诗的兴致。
天于我辈悭:上天对我们的吝啬。
翻译
偶尔从尘世的梦境中醒来,想要探寻隐秘的事物,遍游群山。静静地欣赏人世间被鸡鸣虫叫打扰的宁静,年迈的我在僧舍的窗户边享受着闲适的竹席时光。
秋天十里,香气随着木屐的足迹飘散,深夜四更,山月映照在窗帘之上。
登山赏景激发了我作诗的兴致,我不相信上天会吝啬给予我们这样的乐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开篇“偶脱尘中一梦阑”即设定了一个超然物外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暂时逃离和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接着,“欲穷幽事遍寻山”则显露出诗人对于深邃哲理或自然之谜的探索与渴望,这种探求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涉及心灵的深处。
“静怜人境鸡虫扰,老惬僧窗枕簟闲”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尽管身处尘世之中,仍旧有鸡虫的声音打扰,但诗人却能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以老僧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对待俗世烦恼的态度。
“十里秋香随屐齿,四更山月上帘颜”两句,更是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合,通过秋夜的花香和清晨的山月,营造出一种淡远而深邃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登临物色催诗兴,未信天于我辈悭”则是诗人的自白,他在大自然面前,不仅感受到灵感的涌动,更有种对命运的不屑和超脱之情。这里的“未信天于我辈悭”表达了一种对世界不完全认同的情绪,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刻体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