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
出处:《六亭》
宋 · 史弥宁
我不能如叔子登岘首,名配此山垂不朽。
又不能如少陵登吹台,酒酣怀古胸崔嵬。
但见穹崖翠阜清绝处,爱此出奇不尽之诗材。
邵阳城中景何好,峻屏四面森围绕。
西南诸峰尤蔚然,地接衡庐青未了。
天将图画开湘堧,云木罗立呈鲜妍。
上有蝉联百雉之粉堞,下有鳞差万瓦之晴烟。
人指山形似龙跃,绣谷峥嵘露头角。
遐观捧出颔底珠,背负凌虚势腾踔。
一爪突起扶杏冈,一爪盘踞苍雪傍。
翘尾蜿蜒卷寒碧,便拟为霖苏八荒。
老我跻攀兴不浅,醉吟拍拍诗瓢满。
祇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
又不能如少陵登吹台,酒酣怀古胸崔嵬。
但见穹崖翠阜清绝处,爱此出奇不尽之诗材。
邵阳城中景何好,峻屏四面森围绕。
西南诸峰尤蔚然,地接衡庐青未了。
天将图画开湘堧,云木罗立呈鲜妍。
上有蝉联百雉之粉堞,下有鳞差万瓦之晴烟。
人指山形似龙跃,绣谷峥嵘露头角。
遐观捧出颔底珠,背负凌虚势腾踔。
一爪突起扶杏冈,一爪盘踞苍雪傍。
翘尾蜿蜒卷寒碧,便拟为霖苏八荒。
老我跻攀兴不浅,醉吟拍拍诗瓢满。
祇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叔子:指东晋名臣羊祜,以其登岘山而知名。岘首:古代名胜,指岘山之巅。
少陵:杜甫的别称,因他在长安有杜陵居所。
吹台:古代名台,此处借指登高怀古之地。
穹崖翠阜:高峻的山崖和翠绿的山丘。
清绝:清幽绝美。
湘堧:湘江流域的边缘地带。
鳞差:形容屋顶瓦片错落有致。
龙跃:形容山势起伏像龙腾跃。
绣谷:色彩斑斓的山谷。
遐观:远眺,观赏。
颔底珠:比喻美景如珍珠般珍贵。
八荒:极远的地方,泛指天下。
醉吟:喝醉后吟诗。
具眼:独具慧眼,能识别美好的眼光。
翻译
我无法像叔子登临岘首,名声永垂在这座山峰。也无法像杜甫登上吹台,豪饮怀古心胸壮阔。
只见到高峻的山崖翠峰,清幽之处蕴含无尽诗意。
邵阳城景色真优美,四周峻岭环绕如屏障。
西南的山峰尤其繁茂,与衡庐相连,青翠未尽。
上天仿佛展开一幅画卷,湘水边树木生机勃勃。
山顶有层层叠叠的城墙,下方则是晴空中的瓦片烟云。
人们说山形像龙跃动,秀美的山谷显露出峥嵘风貌。
远望犹如捧出颔下的明珠,背后气势凌空腾跃。
一只爪子崛起在杏冈,另一只盘踞在苍雪旁。
尾巴翘起蜿蜒卷过寒冷的碧色,似乎能带来甘霖普济天下。
我登山赏景兴致浓厚,醉酒吟诗,陶醉其中。
只说这乐趣众人共享,谁能真正欣赏这山水之美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史弥近的作品,名为《六亭》。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
"我不能如叔子登岘首,名配此山垂不朽。" 这两句通过自比于古代著名山水之美的"叔子",表达了自己虽然不及前贤,但也有志于在这座山上留下不朽的诗篇。
"又不能如少陵登吹台,酒酣怀古胸崔嵬。" 这里借"少陵"王勃登高远望、饮酒怀旧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往昔盛事的追思与壮志未酬之感。
接下来的句子中,如"但见穹崖翠阜清绝处,爱此出奇不尽之诗材。" 等,通过对山势、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艺术上的激赏,以及想要在这些美妙场景中汲取灵感,不断创作出精彩绝伦的诗篇。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独特情怀以及其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感受到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他们对于自然与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