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岳积四十万,至今此地无青春
出处:《长平抗歌》
清 · 王士禄
虎狼之秦胡不仁,锐头小儿服振振。
劫灰更促括也将,一战赵垒成埃尘。
白骨岳积四十万,至今此地无青春。
丹坞水绕发鸠麓,指点当年赵兵衄。
土人往往坑旁耕,拾得残戈或断镞。
镞头长以寸,戈头长以尺。
持将磨向丹河沙,古血犹腥土花赤。
省冤谷接武安台,南来遗迹仍崔嵬。
应共髑髅山下月,夜深同对鬼磷哀。
劫灰更促括也将,一战赵垒成埃尘。
白骨岳积四十万,至今此地无青春。
丹坞水绕发鸠麓,指点当年赵兵衄。
土人往往坑旁耕,拾得残戈或断镞。
镞头长以寸,戈头长以尺。
持将磨向丹河沙,古血犹腥土花赤。
省冤谷接武安台,南来遗迹仍崔嵬。
应共髑髅山下月,夜深同对鬼磷哀。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士禄的《长平抗歌》描绘了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的残酷与悲壮。诗中以“虎狼之秦胡不仁”开篇,形象刻画了秦国军队的凶狠。接下来描述了战争的激烈,“劫灰更促括也将,一战赵垒成埃尘”,展现了战争的毁灭性,四十万白骨堆积的惨烈画面令人震撼。
诗人通过“丹坞水绕发鸠麓,指点当年赵兵衄”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以及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田间农夫在战场遗址耕作,无意中发现残破兵器,这些细节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古血犹腥土花赤”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血腥和悲凉。
诗的结尾部分,“省冤谷接武安台,南来遗迹仍崔嵬”,表达了对冤魂的祭奠,以及对和平的向往。最后以“应共髑髅山下月,夜深同对鬼磷哀”收束,借月光和磷火象征亡灵的哀怨,深化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敬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