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须怜曲突,此身何必叹支离
出处:《秋兴次梅文渊五首》
明 · 江源
北风吹断木犀枝,物色无时不系思。
今日正须怜曲突,此身何必叹支离。
投簪谁复王官隐,流涕深知太傅悲。
见说朝阳有鸣凤,岂无封事献彤池。
今日正须怜曲突,此身何必叹支离。
投簪谁复王官隐,流涕深知太傅悲。
见说朝阳有鸣凤,岂无封事献彤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的《秋兴次梅文渊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秋风、断木犀枝等自然景象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
首句“北风吹断木犀枝”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木犀花枝被吹断的画面,既点明了季节,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物色无时不系思”,则表达了诗人随时随地都会因眼前景物而引发思绪的情感状态。
“今日正须怜曲突,此身何必叹支离”两句,运用了典故,通过“怜曲突”(意指在火灾发生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和“叹支离”(形容身体残缺或生活困顿),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应防患于未然的提醒,同时也对自身或他人可能遭遇的不幸表示了同情。
“投簪谁复王官隐,流涕深知太傅悲”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隐居与官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历史上如王安石这样的政治家深感同情,理解他们内心的苦楚。
最后,“见说朝阳有鸣凤,岂无封事献彤池”两句,以“鸣凤”象征贤才,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更多人才能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同时也暗示自己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是在文学创作上。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